第10章 潛龍勿用(第1/2 頁)
書接上回,話說單于、商鞅等人試航驗收船隻效能,籌備出海準備工作。自又是幾月過去了,秦王嬴駟這邊,經過三年的蟄伏,心情也日漸穩定,剛開始殺了商鞅,覺得自己很爽,殺完之後就開始後悔,頭疼的問題,一件接著一件,治理國家並不是一件容易得事,老甘龍比他想象的更加老謀深算,原本商鞅和老世族之間的權利平衡被打破,就好比一個圓規的的兩條腿,缺任何一條腿,都是畫不出圓的。
幹活多的被殺,那就得另起爐灶,找能幹活的,話說秦國這個大攤子,離了誰都能轉,唯獨離開商鞅,變法就失去了一個變字。
列位看官,為什麼要這麼說,“變”字才是變法的核心,商鞅變法的核心在於“變”,變就是與時俱進,適時調整,靈活應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殺了商鞅,表面上還是在執行商鞅變法,走強秦之路,但變法缺少了“變”這個靈活度,也為日後秦統一六國後,衰落埋下了伏筆。
嬴駟把能幹的、苦幹的商鞅車裂之後,爽了一時,過後幾年內,被老甘龍一流也是折騰的夠嗆,為了不漏出破綻,他只能儘可能的裝深沉,少說話,把心思用在女色上,生兒育女上。
都說自古帝王最無情,但嬴駟卻是一個多情的帝王。他愛所有他愛過的人,一生名正言順老婆有兩位,育有八個兒子。按年齡大小依次是嬴壯、嬴雍、嬴蕩、嬴稷、嬴通、嬴惲、嬴芾、嬴悝,三年的時間裡,嬴駟知道,他目前沒辦法鬥過老甘龍一黨,架不住老甘龍歲數大,總會有破綻,不行就慢慢耗,總會耗死他。
沉迷於兒女情長的溫柔鄉里的嬴駟,雖然只活了四十五歲,但繁育子女的能力超強,比那些活得久的帝王絲毫不差。人生在世,這也是一種能力,雖然這種能力,是上不了檯面的。但在秦國日後的發展來看,子嗣問題也是頭等大事,為秦國後續接班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尤其在嬴駟死後,兩個兒子截然不同的命運上,這個問題就凸顯出來了,老三嬴蕩舉鼎而亡,老四嬴稷上位,也就是秦昭襄王,秦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王,在位56年,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
嬴駟的兩個老婆都不簡單,一位心思簡單而手段潑辣,另一位頗有心機而行事果斷。
三年的蟄伏裡,他一直忙著和老婆秀恩愛,能不和底下甘龍、杜摯這幫老世族起衝突的,儘量就不起衝突,讓下面的人,去猜,去琢磨。
琢磨不透,也正是他的高明之處,讓下面的人去猜,去想。
而他卻忙著為秦國的接班人問題,沉迷於床笫之歡,下面人累死累活,也猜不透他的想法,卻絲毫影響不到他的快樂。
這三年內,他心裡一直在琢磨、物色、搜尋,可以堪大用的人才。
他要學楚莊王,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三年後嬴駟復出了,第一件事,就是稱王。
沒有人真正瞭解他,這三年裡,他揹負擔子太多,太重。
殺商鞅的惡名,無論如何對引進人才來說,有一定負面影響。
雖然商鞅,在他眼中只是個“工具人”,但他打心底是佩服商鞅變法的,還想繼續在秦國實施商鞅變法,畢竟商鞅變法對秦國有利,對大秦有利的變法,就是好變法,但從“車裂商鞅”這件事來看,他好像,又站在了老世族一邊,讓老甘龍等老世族們瀉了憤。至少當時,老世族們認為這個年輕秦王,是可以扳正的。
他們甚至一度認為他們可以控制和左右這個年輕的秦王。
政治鬥爭的殘酷性,告訴秦王,用商鞅的死,為自己爭取全面掌權的時間。先把這股力量卸下來,借力使力,打太極,讓這個反對新法的力量打在沙包上,打在商鞅身上,讓這股反對變法的力量,全部發洩在“工具人”商鞅身上,把所有惡名都讓“工具人”商鞅,去揹負。
只有這樣,這股力量才會發洩出去了,反對變法的勢頭就沒有之前那麼猛,正好可以緩一緩,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讓這些跳樑小醜們都暴漏出來,然後一舉蕩平,這些變法的阻礙力量,為新法繼續在秦國實施鋪平道路。
在這個時間點稱王,就是讓群臣進行站隊,讓列國重新認識秦國。
為什麼要拖上幾年,才稱王。
繼位之初,人心不穩,嬴駟要拉攏老世族集團支援,商鞅的變法觸及了老世族的利益。秦孝公活著的時候,老世族們奈何不了商鞅,現在秦孝公死了,老世族們肯定拿商鞅開刀。
死一個商鞅,換來老世族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