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在哪裡坑多爾袞比較好?(第1/2 頁)
當沈戰問李巖錦衣衛的野戰步兵營要如何最佳化的時候,李巖是這樣說的。
“稟大都督,屬下有兩點建議。
第一,向建奴學習,讓步兵全員騎馬,待接近敵人時再下馬步戰。
有馬的步兵勝過無馬的步兵十倍。
第二,提高遂發槍的裝備率。
目前一個3300人的步兵營只裝備了1200支遂發槍。
屬下建議將這個數字提升到2000支。
錦衣衛的步兵營主打一個攻擊力強。
既然如此就應該把自身優勢發揮到極致。
適當保留一小部分長槍兵防止敵軍近身肉搏就可以了。”
沈戰出言修正道:
“那就這樣調整,步兵營標配如下:
遂發槍兵2000。
輕炮兵600。
長槍兵300。
盾兵100。
輔兵300!”
“可,恰到好處!”李巖有一種遇到知音的感覺。
其實李巖很久之前就想組建一支走在時代前沿的火器部隊了。
在他的構想裡這支火器部隊有好槍好炮,後勤補給充足。
這樣的部隊到了戰場上必然能打得敵人滿地找牙。
奈何李自成的農民軍每天都在流竄,很少有靜下來發育的時候。
沒有一個類似兵仗局、火器局的專業機構,怎麼可能組建起火器部隊呢!
現在,到了明末第一大富豪沈戰這裡,李巖終於可以得償所願了。
經過沈戰和李巖兩個明白人的梳理,錦衣衛的野戰步兵營再次升級。
人還是那些人,但功能卻上了兩個臺階。
首先,步兵營全員雙馬,這是啥?
這不就相當於是後世的摩托化步兵嘛。
雖然我是步兵,但是我的機動力絲毫不遜色於騎兵。
兵貴神速,機動力是戰鬥力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其次,步兵營的炮火大大升級。
沈戰之前給每個步兵營配備的是十門虎蹲炮(輕型迫擊炮)。
現在有了湯若望的發明沈戰又給每個步兵營配備了50門馬上佛朗機。
馬上佛朗機的最大射程是900米,射速極快。
虎蹲炮的最大射程是600米,射速一般,但它勝在能夠適應各種複雜地形。
一個步兵營有了這樣的炮火配置,坦白說只要後勤不斷絕肯定是它壓著別人打。
八旗漢軍也是有炮的,且數量不少。
但是他們絕對達不到錦衣衛這種射程和火力密度。
最後,新式火藥得到應用之後遂發槍的有效射程提高到300米,且殺傷力大增。
這才是李巖強烈建議沈戰多多給部隊配備遂發槍的原因。
射程延長了那麼多,火力提升了那麼多。
對付雙層甲和三層甲全都有效果。
這樣的大殺器還不往士兵手裡塞等什麼!
李巖想表達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擁有現代思維的沈戰雞賊地笑了,他還有一個大招沒放呢。
“軍師啊,吾跟你說個事兒你可不要驚訝!
吾準備給火槍兵配發一款長一尺的多功能刺刀。
近距離作戰時士兵可以將刺刀套在槍管前端捅刺敵人。
同時這款刺刀還可以作為多功能步兵刀使用。
削、砍、鋸、挖它啥都能幹。
你說咱們的火槍兵要是有了這樣一款刺刀是不是能變厲害許多!”
“啊!!!”李巖震驚。
“屬下之智慧不及大都督萬一!”李岩心悅誠服地下拜道。
他是真的服氣了,真不知道沈戰這個腦子是怎麼長的。
自己這邊剛提出擴大遂發槍兵的規模,沈戰立刻就想到了給長槍前端裝刺刀的主意。
這樣一來即使遂發槍兵被敵人近身也不會變成任人宰割的羔羊。
拔出刺刀來往槍管上一套,火槍兵秒變長槍兵。
瑪德兩千支上了刺刀的長槍那得捅死多少人啊!
沈戰:我智慧個嘚兒啊,步槍上刺刀在後世是常識好吧!
至此,錦衣衛大軍自身已經梳理完畢了。
沈戰和李巖要開始研究怎麼給多爾袞挖坑了。
八旗滿洲六萬兵。
八旗蒙古兩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