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母女問答,字字誅心(第3/4 頁)
“不過是那女子,勿把習慣當成愛。
失去後只想佔有,得不到便發瘋,得到了依舊不會珍惜。
如此這般,敬而遠之便可,千萬別靠近她,不然她發起瘋來。
高低得帶走幾個。”
沈綰聽到後,心想,果然還是讀書人會罵人啊。
字字戳人心窩子,肺管子。
“嗯?”
剛才萍兒是看向自己這邊嗎?
“不對,一定是自己看錯了。”
“萍兒的眼睛看不到了,自己一定是眼花了,萍兒怎麼會看過來。”
接下來的幾人的發言。
都同前面兩位的大差不差,沒新意。
都是說那女子的不值得被原諒。
大多數的論點是落在她的情感的真實性,她的道德品質,她的錯事上。
一番講演之後。
已經是一個時辰過去了。
八個人,已經講了五個,包含沈綰還剩下三個。
其中。
一個娘子站了出來。
“小姐,小女子有些不同的見解,望各位娘子指教。”
“《左傳》有語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至聖先師尚不能免俗,更何況是我等凡人。”
“人有過,不給其改過之機會,其人必放縱之,亦使其更甚從前。”
“世間本可多一善人,奈何改過無門,復為罪人哉。”
“我等亦有教化之責,何為教化?使惡向善,使善向更善,向大善。此方為正理。”
眾人聞言,眉頭一皺。
這娘子說法看似有道理,但總感覺哪裡怪怪的,但大家一時半會卻沒找出來哪裡不對勁。
於是只得硬著頭皮聽下去。
“方才列位學士曾言,不知其情感之真假,便謝絕了其補過懺悔之機。”
“試問天下間還有公平可言?不知真假,那便去驗證其真假,此方為正道不是嗎?”
“方才學士們同樣尚不能斷其為假,便一棒子將人打死,這是甚麼道理?”
“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驗證她是否真心改過,並不難,只需要假以一定時日,便可看出結果,各位學士連這點時間也等不得嗎?”
那位女學士的話語鏗鏘,擲地有聲。
把大家問得鴉雀無聲。
在場的人,很多都不服氣,但又覺得對方說的有些道理。
一時間,真的不知道如何反駁。
沈綰看向場中正在對答的女子,心裡滿意極了。
終於有人站出來,發出不一樣的聲音了。
而其表達的也直擊沈綰的心坎上去了。
她現在最缺的就是一個機會,缺一個能待在萍兒和夫君身邊的機會。
餘下的,她會用時間去證明,她的心她的情意是真是假。
至於之前的種種,她不否認,但她同樣不想在這上面去糾結。
因為正是因為之前種種,她才有懺悔贖罪的想法啊。
但每當人提起那些舊事時,漫天的指責朝她襲來,從而消解了她悔過的正義性。
她很想辯解。
“我沈綰的罪我都認,但請給我一個贖罪的機會可以嗎?”
但辯解也是徒勞。
因為她造成的那些傷痛,足以抹掉任何她的真誠。
但現在,終於有人能中立客觀地看待這件事,沈綰只覺得她那千瘡百孔的心,終於好受了些。
但隨即,沈綰有些擔憂地看向萍兒。
因為她沈綰的機會,其他人嘴裡的客觀和中立,對於萍兒來說則是莫大的傷害。
因為曾經夫君和萍兒被害時,從來沒人給予他們所謂的“客觀和中立”。
“萍兒,對不起,娘會用餘生來補償你的。”
沈綰的眼眶裡漫起水霧。
但她仔細打量著,萍兒面色如常,似乎並沒有受到這位娘子的話語影響。
此時。
萍兒的心裡真的是平靜得緊。
如果非要說,有什麼情緒的話。
那就是不屑了。
是的。
萍兒對剛剛發言的這位女學士的言論,很是不屑。
倒不是因為她的觀點與她不同,她才惱怒。
而是因為,這個女學士冠冕堂皇的引經據典,把聖人和聖人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