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天地歸元(第1/1 頁)
當第一縷晨光奮力刺破墓頂的裂隙,灑落在這片神秘之地時,我手中的鎏金羅盤竟自行開始解體。羅盤的銅胎化作細碎的顆粒,在巽宮方位緩緩凝聚,形成了七十二龍分金線,根根清晰,彷彿在訴說著古老的地脈密碼。而那磁針,脫離了羅盤的束縛,懸空而浮,精準地勾畫出“旺山旺向”的完美格局,令人稱奇。
不知何時,老陳的翡翠菸嘴已化作齏粉,與張教授白大褂上《葬書》星圖散落的絲線相互交融,在地面上悄然鋪就了一幅先天八卦圖。這八卦圖的每一道線條、每一個符號,都似蘊含著天地間的至理。
“這才是真正的縫針定穴……”我輕輕摩挲著渾天儀上祖父留下的鈐印,指尖彷彿觸碰到了《靈城精義》中所記載的“地脈胎息”。就在這一刻,整座山體像是有了生命一般,發出綿長的吐納之聲。崖壁上的懸棺也應和著地鳴,緩緩開啟,露出了內藏的兩儀四象盤,散發著古老而神秘的氣息。
張教授突然神情激動,猛地撕碎了身上的白大褂。那布片在離宮的方位瞬間自燃,熊熊烈火中,竟顯現出《撼龍經》的全文。火光照亮了整個墓室,玉龍的鱗片在這光芒中次第脫落,露出山岩本相上那深刻的“天心十道”刻痕。老陳摸金符的殘片突然如離弦之箭般飛射而出,在震位迅速組成“雷水解”卦象。卦象一成,剎那間,墓室中湧出清泉,水位迅速上升,漫過了我們的鹿皮靴。
“乙丙交戌,三合歸元!”我大喝一聲,擲出手中殘存的五帝錢。銅錢在坎宮的水面上起起落落,奇妙地繪出了都江堰古河道的輪廓。渾天儀核心的磁石突然掙脫束縛,升空而起,將祖父遺留的檀香灰吸聚成北斗形狀。當第七顆星斗歸位的那一刻,整條龍脈彷彿被注入了一股強大的力量,開始按照二十八宿的方位舒展山脊,展現出磅礴的氣勢。
山風裹挾著晨霧洶湧湧入墓室,漢白玉屏風上的“天地歸元”四字,竟在這風中化作了無數野山櫻的花瓣,紛紛揚揚地飄落。我們順著水流的方向,向著墓門走去。當踏出墓室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七十二峰在霞光的映照下,排列成了一個巨型羅盤,子午正線恰好穿過老陳三十年前失落的摸金符所在之處,彷彿是命運的安排。
地脈蜿蜒本自然,
何須銅符定坤乾。
但看晨昏山吐納,
方知造化是桑田。
張教授白大褂的殘片在巽宮燃燒殆盡,灰燼飄落之處,湧出了清澈的甘泉。老陳將珍藏多年的《青囊奧語》殘卷投入水中,紙頁遇水後,迅速顯影成一幅巴蜀全圖。圖中的阡陌縱橫交錯,竟與眼前的山勢龍脈完全重合,彷彿是大自然精心繪製的一幅傑作。
我緩緩解下祖傳的犀角柄羅盤,鬆開手,任其沉入“黃泉八煞”水眼之中。青銅羅盤入水的剎那,整座山體像是完成了一場千年的使命,如釋重負般劇烈震顫。千年積鬱的地氣化作一條白色的練帶,騰空而起,在雲端繪出《葬經》開篇的“葬乘生氣”四字,這四字彷彿蘊含著無盡的奧秘,向世人展示著風水的真諦。
走出古墓時,蜀道兩旁的野山櫻正逢花期,漫山遍野的櫻花如粉色的雲霞般絢爛。花瓣輕輕掠過老陳斑白的鬢角,落在他腰間空懸的摸金符鞘上。我們相視一笑,無需言語,便已心領神會。轉身,我們緩緩沒入晨霧之中,而身後的群山,正按照楊公縫針術自行調整著坐向,彷彿在重新書寫著天地間的風水格局。
子午線上的朝陽將我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投射在《撼龍經》記載的“水口砂”方位,恰成天地間最完美的風水局。山風送來祖父最後的吟哦,那聲音混著地脈的胎息,在七十二峰間往復迴響,久久不絕:
尋龍十年空費力,
今日方知造化心。
四象五行皆自轉,
乾坤本是活羅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