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返朝堂與倭寇之患(第1/3 頁)
林塵結束了長達百年的遊歷,再次踏入京城。此時的京城依舊繁華熱鬧,街道上車水馬龍,叫賣聲此起彼伏。可林塵敏銳地察覺到,空氣中瀰漫著一絲緊張與不安。街邊的百姓們聚在一起,小聲議論著倭寇進犯的訊息,臉上滿是憂慮。
林塵一路打聽,來到了紫禁城。巍峨的宮殿在陽光下閃耀著威嚴的光芒,可林塵心中卻沒有絲毫的敬畏,有的只是對大明深深的牽掛。他向守衛表明來意,稱自己要面見皇帝,為解決倭寇之患出謀劃策。守衛們見他身形稚嫩,模樣不過是個孩童,皆露出懷疑之色。
“你這小孩,莫不是在胡言亂語?朝堂大事,豈是你能插手的?”一名守衛皺著眉頭,上下打量著林塵。
林塵不慌不忙,從腰間取下那塊玉佩,遞到守衛面前:“這是當年朱祁鎮陛下所賜,煩請通稟一聲,就說林塵求見。”
守衛接過玉佩,仔細端詳,臉色瞬間變得凝重。他深知這塊玉佩的分量,不敢有絲毫耽擱,連忙轉身進入宮殿通報。
不多時,守衛匆匆返回,態度恭敬地說道:“陛下有請,請隨我來。”
林塵跟著守衛穿過一道道宮門,終於來到了金鑾殿。殿內莊嚴肅穆,硃紅色的柱子高聳入雲,金色的龍椅上,明神宗朱翊鈞正端坐著,一臉的愁容。
林塵上前,恭敬地行了一禮:“草民林塵,見過陛下。”
朱翊鈞抬眼望去,看到林塵孩童般的模樣,不禁大吃一驚。他揉了揉眼睛,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你……你當真就是林塵?”朱翊鈞的聲音中充滿了疑惑。
林塵微微一笑:“正是草民。多年未見,陛下已歷經數代,而草民因機緣巧合,容顏未改。”
朱翊鈞站起身,緩緩走下臺階,來到林塵面前,再次仔細打量著他,目光落在他腰間的玉佩上,這才確定眼前之人正是傳說中的林塵。“林愛卿,你果真乃仙人也!許久未見,竟還是這孩童模樣,若不是這玉佩,朕真不敢相信。”
林塵謙遜地說道:“陛下過譽了,草民不過是一介凡人,有幸得此奇遇罷了。此次聽聞倭寇進犯,特來為陛下分憂。”
朱翊鈞嘆了口氣,回到龍椅上坐下,神色憂慮:“唉,這倭寇實在猖獗,屢屢進犯我大明沿海,燒殺搶掠,百姓苦不堪言。朕雖派遣了不少將領前去抗擊,卻收效甚微。”
林塵微微皺眉,心中對倭寇的行徑感到憤怒。“陛下,草民在外遊歷多年,對倭寇也有所瞭解。他們擅長海戰,且行事狡詐,想要徹底擊退他們,並非易事。但只要我們制定出正確的戰略,定能將其擊敗。”
朱翊鈞眼中閃過一絲希望:“林愛卿可有良策?”
林塵沉思片刻,說道:“首先,我們要加強沿海的防禦工事,修建堅固的堡壘,佈置火炮,讓倭寇難以輕易登陸。其次,要訓練一支精銳的水師,提高我們的海戰能力。再者,我們可以派人深入倭寇內部,瞭解他們的部署和行動規律,做到知己知彼。”
朱翊鈞頻頻點頭,覺得林塵所言極是。“林愛卿所言,正合朕意。只是如今朝中人才匱乏,能擔此重任的將領實在難找。”
林塵心中一動,說道:“陛下,草民願為陛下舉薦一人。此人名為戚繼光,雖年輕,但軍事才能卓越,且對海戰頗有研究。若能委以重任,定能為抗擊倭寇立下大功。”
朱翊鈞聽後,大喜過望:“好,就依愛卿所言。朕這就下旨,召戚繼光進京。”
隨後,林塵與朱翊鈞又聊起了這些年大明的變化。朱翊鈞感慨萬千,將近百年來大明的興衰、朝堂的紛爭、民生的狀況一一說與林塵聽。
“自先祖朱祁鎮陛下之後,大明曆經風雨,有過繁榮昌盛之時,也有過艱難困苦之際。如今這倭寇之患,又給我大明帶來了新的危機。”朱翊鈞的臉上滿是憂慮。
林塵想起與朱祁鎮相處的點點滴滴,心中也不禁有些傷感。“朱祁鎮陛下乃英明之主,他在位時,大明一片繁榮。想必他若泉下有知,也不願看到如今大明遭受倭寇的侵擾。”
朱翊鈞點了點頭:“是啊,朕定當竭盡全力,守護好大明的江山社稷,不負先祖的期望。”
林塵又問道:“陛下,這些年百姓的生活如何?”
朱翊鈞微微皺眉:“雖總體還算安穩,但沿海地區因倭寇的騷擾,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朕已下令開倉放糧,賑濟受災百姓,但這也只是權宜之計,只有徹底擊退倭寇,百姓才能真正過上安穩的日子。”
林塵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幫助朱翊鈞解決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