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暗流洶湧,破局之路(第2/2 頁)
說道:“各位,大明與南洋各國一直保持著友好的貿易關係,此次貴國聯合提高關稅、限制貿易,不知是出於何種考慮?”
一位官員冷冷地回應道:“近年來,大明的商品在我們這裡大量傾銷,衝擊了我們本地的產業,我們不得不採取措施保護自身利益。”
張宏耐心解釋道:“這其實是一個誤會。大明與各國的貿易,一直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我們的商品物美價廉,深受各國百姓喜愛,這也是市場選擇的結果。而且,貿易往來給各國帶來了豐富的物資和財富,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如果因為一時的擔憂而限制貿易,最終受損的還是雙方的百姓。”
經過多輪艱苦的談判,南洋各國的態度終於有所鬆動。他們同意降低部分關稅,並簡化貿易手續,但仍對一些關鍵商品保持一定的限制。
雖然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目標,但這已經是一個不錯的開端。張宏將談判結果傳回大明,林塵得知後,微微鬆了一口氣。他知道,外交談判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後續還需要繼續努力,鞏固成果。
解決了南洋貿易的燃眉之急後,林塵又將精力投入到應對國內保守勢力的壓力上。他決定主動出擊,邀請一些中立的大臣到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現場參觀,讓他們親眼看到改革的成效。
在參觀過程中,林塵親自為大臣們講解:“諸位大人,這是新修建的醫館,裡面配備了先進的醫療裝置和專業的郎中。疫情期間,這裡救治了大量的百姓,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再看這排水系統,改造後,城市的衛生狀況得到了極大改善,疫病的發生率明顯降低。”
一位原本持中立態度的大臣不禁感嘆道:“林大人,之前是我等目光短淺,沒想到這改革竟有如此成效。看來,改革確實是為了國家和百姓著想。”
其他大臣也紛紛點頭表示認同。這次參觀後,保守勢力在朝堂上的反對聲音明顯減弱,林塵的改革壓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
然而,林塵清楚,這只是暫時的勝利。無論是國際上的貿易競爭,還是國內的政治博弈,都不會輕易結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