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趙匡胤演義 > 第七回 無名山恩放重進 朱叉關義勸劉孝

第七回 無名山恩放重進 朱叉關義勸劉孝(第5/5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穿成獵戶後我養了未來首輔戲說嬴政天子寧有種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鐵道:此生只為知更鳥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情牽盛世戀歌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

。你我有不共戴天之仇,能保你嗎?”

“什麼仇?”

“有殺父誅兄之仇。”

趙匡胤說:“此事孤王不知,你父是誰?”

“子不言父、恕個罪說,我父乃唐朝名將劉仁瞻。”

“噢!”趙匡胤如夢方醒,想起來了。

劉仁瞻是壽州元帥,保的是南唐濠王李璟。想當年,匡胤保周主柴榮下南唐,大戰劉仁瞻,最後打到壽州,圍困城池,城內百姓餓死無數,劉仁瞻染病在床,昏迷不醒。周主柴榮射箭帶書,勸劉仁瞻投降。劉仁瞻至死不降,眼看全城軍民餓死,唐朝監軍使周廷構與左騎都指揮使張全約商議,主帥病重,不能理事,城內兵微糧盡,此城難保,如被攻破,要遭屠殺,不如投降,保住生靈性命。就這樣兩人以劉仁瞻的名義,寫出降書。獻關投降的時候,是劉仁瞻已不省人事,當天逝世。柴榮追賜劉仁瞻為彭城郡王,並改名清淮軍為忠正軍。

趙匡胤一聽,眼前之人乃是劉仁瞻之後,更添幾分敬慕之心。“劉將軍,你父之死,你瞭如指掌,非是孤王殺害,乃城陷之後,病重身亡,死後封官,怎能說和我有殺父之仇?”

“趙匡胤,你不帶兵打壽州,我父能憂愁成疾,最後病故嗎?死後追封是收買人心,我父忠於南唐,受你們什麼皇封?”

“將軍強詞奪理。你父病故,他壽祿已盡,與孤無關。請問你兄長叫何名?是怎麼死的?”

“我的兄長叫劉忠,他隨父出征,鎮守壽州,數月後,城池被圍,我兄長劉忠討令出城,偷襲周營,我父不允,我兄長年輕好強,強行討令,並立下軍令狀,說是打了敗仗願交出人頭。我父在氣惱之下,叫他出戰,果然中了你們的詭計,損兵折將,大敗回城。我父大怒,捆上劉忠推出斬首。

“監軍使周廷構講情求饒,說:‘小將軍雖然打了敗仗,是為國家出力,應免去死罪。’我父不聽,軍中不斬不齊。眾將跪下求情,我父不允,周監軍使無奈,到後宅請我母親出面講情,我母雖然疼子,但軍法不可私,名節不可移,說:‘今日寬恕劉忠,來日眾將不服,此城難保,對主為不忠,我丈夫做得對,應該斬殺劉忠。’就這樣,我哥哥被殺了。後來父亡城陷,剩下我母子逃出虎口,避難金陵,今日保唐守關,我要替父兄報仇!”

趙匡胤聽到這裡,龍目之中滾下淚珠,劉仁瞻為國忘家,殺子盡忠,可歌可泣,可惜沒保明主,一世英名付之東流。現在只剩劉孝一人,為忠良保後代,對得起劉仁瞻,我得勸勸他。說道:“小將軍!我和你父有見面之交,你父兄為南唐沒落下好下場,只剩你千頃地一棵苗了,就該知時達務,別找苦吃。今天孤王苦苦相勸,你我化冤仇為朋友,化干戈為玉帛,孤要追封你父兄,保你位列三臺。”

“趙匡胤!你害得我家破人亡,怎能保你?今天我要為死去父兄報仇!”說完,馬往前撞,擺戟便刺,只聽得“哎喲”一聲,紅光崩現。

欲知趙匡胤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武盡碧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