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無名山恩放重進 朱叉關義勸劉孝(第3/5 頁)
未能開啟。朱叉關主將,善守能防,請元帥等候幾天。高懷德升坐寶帳,君臣共議朱叉關戰事。
苗從善說:“前幾天朱叉關主帥李重進,在半路設伏兵,劫殺萬歲,他一走,關城空虛,不敢應戰。現在李重進回關為何還不出城?難道說在等候援兵嗎?”
高懷亮說:“李重進這個人是條狼,不可交。萬歲放他走,留他一條命,回朱叉關就該獻關投降,到現在一點動靜沒有!”
苗從善說:“關城主將非一個人,這座城是南唐李煜的。李重進鎮守揚州,他在城裡寄人籬下,說了不算數,主要靠南唐元帥守城。”
趙匡胤問:“唐朝主將是誰?”
高懷德回答:“此人叫劉孝。”
趙匡胤沉思片刻,然後說:“這個名字好熟呀!”
苗從善說:“我聽說到汴梁下戰表的唐朝使臣叫劉孝,和朱叉關的主帥是不是一個人?”
趙匡胤說:“對!下戰表的劉孝,孤記憶猶新,這個人精明強幹,英雄氣概,朕十分喜愛,明日同去前敵,我要收降劉孝。”
高懷德笑了笑:“萬歲,您有愛將之癖,怕的是劉孝不識真主。”
“孤要親自勸他,給他高官厚祿,哪有不降之理。”
“既然如此,就依聖上。”君臣商定,一夜無話。
次日起兵,下午大隊人馬到朱叉關外,離城十里是先鋒官呼延鳳的營盤。呼延鳳接駕,兵馬安營紮寨。沒等安頓好,朱叉關內炮聲響亮,城門開放,從關內衝出兩千多人,二龍出水分為左右,中間高挑主帥旗,紅旗黃火沿,白月光,上繡黑色斗大“劉”字,旗角下一員大將,正是朱叉關主帥劉孝。
劉孝為何今日出戰?前回書中交待過,他和李重進定計,一個伏擊趙匡胤;一個死守關城。所以那邊李重進打伏擊,這邊他高掛免戰牌。等到李重進伏擊失敗,領著殘兵抬著棺材回城,劉孝大吃一驚,細詢問經過,李重進說:“我乃戰敗之將,不能為你們出力。我在城內幫你守城,你速派人請援兵,保住朱叉關。”
劉孝不服,要和宋軍決一死戰。李重進百般相勸,不要以卵擊石。所以,劉孝二心不定,遲遲沒能出戰。昨日,南唐的軍師老道於洪派人送信,叫劉孝按計行事。劉孝開啟密書,看過之後,胸有成竹,心花怒放,按著於洪的安排,整忙了一夜,鬧得城內雞飛狗咬,人喊馬叫。今晨出兵,要會會宋將。劉孝立馬擎槍討敵叫陣。
藍旗官跑到大賬報信:“啟稟元帥得知,南唐兵將討敵叫陣,請元帥派兵出征。”
“再探再報!”
“是。”藍旗官下帳去了。
苗從善心中起疑:“城中劉孝多日不戰,今天為何討敵?是否其中有詐?” 趙匡胤說:“我們發來傾國之兵,還怕朱叉關的元帥?孤王親臨前敵去會會唐將。”
高懷德說:“萬歲可以在營門外觀察敵情,不要上陣。待本帥派將。”
話音剛落,先鋒官呼延鳳手提戰裙來到帥案前。“元帥,末將無能,未能開啟關城,有負聖恩,今日敵軍亮隊,請元帥給末將立功贖罪之機。”
高懷德說:“好!呼延將軍,給你三千人,疆場交戰,祝你走馬取關城。”
“遵令。”呼延鳳轉身下帳點兵。高懷德陪著趙匡胤奔疆場觀戰助陣。
再說呼延鳳帶著副將,來到帳外,吩咐一聲:“來人!備馬抬槍,響炮出兵。” 三聲炮響,驚天動地,宋兵如猛虎下山來到疆場,一字排開,壓住陣腳。呼延鳳在先鋒旗下帶住徵駒:“籲!”閃目觀望,只見迎面旗下,站著一匹白龍馬,馬上之人銀盔素甲,白羅袍,二十多歲,面似淡金,濃眉大眼,頦下微須,兩眼有神。手擎亮銀戟,威風凜凜,殺氣逼人。仔細一看,認識,正是下戰書的劉孝。
呼延鳳一馬當先衝到陣前,問道:“對面的將軍可是劉孝嗎?”
那劉孝離開隊伍,催馬來在呼延鳳馬前,二馬對頭,說道:“然!俺正是朱叉關的主帥。你是什麼人?”
“我乃大宋朝武德皇帝駕前稱臣,元帥高懷德麾下調遣,你家先鋒官,複姓呼延單字名鳳,號叫壽亭。”
劉孝一聽說是呼延壽亭,不由得馬往後退,上下打量一番。這叫:人的名兒,樹的影兒。呼延鳳的名聲太大了,大宋朝開國四家王子:呼、楊、高、鄭,就有呼延鳳。呼延鳳保的是河東晉王劉崇。趙匡胤下河東打到太原,守太原的元帥就是呼延鳳。趙匡胤攻打多次沒能開啟。呼延鳳有勇有謀,治軍有法,用兵如神。後來劉崇寵信奸賊丞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