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三春圍官討兇手 懷德勸嫂殺仇人(第4/6 頁)
“王妃息怒,送信去了。”
鄭福說:“那些人報喜不報憂,不定說不說呢。我們怎麼鬧皇上也不知道,趕快點炮,給他送個信。”事先準備好的火炮,裝上了藥,燒著火繩,往炮捻上一點:“哧……”“咚!咚!咚!”炮聲驚天動地。
趙匡胤早就聽著了,聽見外邊人聲鼎沸,炮聲轟鳴,不知原因。黃門官跑上金殿啟奏:“啟奏萬歲,大事不好,王妃陶三春滿身戎裝,帶兒子鄭印,領兵數千,圍困午門,口口聲聲要替鄭王報仇,要叫萬歲交出殺人兇手。不然她要殺上金殿,血濺皇宮。”
趙匡胤說:“朕已聽清,自有良策,下殿去吧。”
“是。”黃門官退下。報事的黃門官同情陶三春,所以故意嚇唬皇上。
趙匡胤聽完心驚肉跳,坐臥不安。心想:陶三春不是好惹的,什麼事都能幹出來。鄭子明之死,文武皆憤慨,犯了眾怒,我也背上黑鍋,弄不好我落個龍目無恩,忘恩負義,殺死磕頭弟兄。此事不怪我,是韓氏兄妹從中作弊。又一想,也不怪桃花妃子,鄭子明不知進退,打韓龍,罵素梅,把我比昏君楊廣,我的妻子向著我,我若不說殺之,他們也不敢下毒手。但是我沒說殺鄭子明呀!這算誤殺,不是謀殺。說害死鄭子明冤枉了我和韓素梅,此事怎麼能三全其美,既能安撫陶三春,又能保住韓氏兄妹,又把孤王摘出來呢?
你說趙匡胤想得多美呀!他想叫鄭恩白死。常言說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害人者必然遭報,只看來早或來遲。
趙匡胤又怕又急,沒了主意。都說聰明莫過帝王家,那是捧著說。沒有群臣出謀劃策,哪代皇帝也是不聰明。
趙匡胤一想:“我叫大臣出個點子吧!”他往左右看看,只見群臣個個低頭不語,裝聾作啞,像沒事一樣。趙匡胤火竄上來:你們要看我哈哈笑!
趙匡胤強作笑臉,說道:“眾位愛卿,鄭千歲被誤殺,朕十分難過,一定厚禮安葬。陶王妃不知事情曲直,在午門鬧事,哪位卿家去勸說陶王妃撤兵,替朕分憂。”
群臣你看我,我看你,用眼睛說話:“年兄!”“年弟。”“咱們誰也不許去,誰去誰是四個爪的!”“是呀!鄭王爺心直性耿,沒壞心眼,對咱不錯,忠君無二,被奸妃害死,死得屈,皇上偏心眼護著韓氏兄妹,不給死的報仇。陶三春造反,理全叫他們占上了!咱們不管,看他怎麼辦。”
趙匡胤又問了一遍:“哪位卿家替朕分憂,去勸陶三春退兵,保住君臣之義呀?”
眾人還不言語,尤其是和鄭王磕頭的弟兄張光遠、羅延西,還有石守信,史彥超,這幾個人交頭接耳,小聲議論。張光遠告訴這幾個人:“誰也不許去,誰去別怪我不客氣!”羅延西說:“對!我三哥死得屈,現在我脾氣好了,要是頭幾年,不用陶三春要人,我就把皇上和韓龍兄妹交出去。”石守信說:“咱暗助三嫂一臂之力,難為難為聖上。”史彥超說:“你們想幫助皇上也不行,就你們那兩下子,都不是陶三春的對手,伸手也得叫人打回來。”
丞相趙普也不說話,心想:“萬歲呀,舍不出韓氏兄妹,陶三春是不會退兵的;真要把陶三春逼反了,那可不好辦。陶三春佔理,文武皆不出力,京城老百姓一齊幫著陶三春,趙匡胤這個寶座就坐不住了。”
趙匡胤連問數聲無人答言,金殿上群臣嘀嘀咕咕,趙匡胤受不了,臉上紅一陣白一陣,自覺理虧,惱羞成怒:“眾卿,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今天朕有了難處,為何都不獻計策?”
群臣不言語,上邊一說話,羅延西接下音:“怪你自己,你自己去吧!”
這時,殿頭官接二連三報信:“萬歲,陶三春請天子城樓答話,再不出去,她要鬧午門了。”
“退下。”趙匡胤想:我可不能見陶三春,真要叫陶三春連冤帶損,扒小腸,揭我的短,我怎麼活呀?不去又不行,可實在沒辦法。你們都不說話,我點名,看哪個不去,不去就是抗旨,我嚇唬嚇唬他們。想到這,往東邊看了看:“趙丞相!”
趙普心裡一蹦:點名了?點我我也不去!“臣在。”
“你可有退兵之策嗎?”
“兵來將擋,水來土屯。請萬歲派將殺退陶三春。”
趙匡胤氣大了:這是吃冷飯出餿主意。要打得,用你說,我早派兵了。咱沒理,打不得;真要打起來,也打不過陶三春。我現在已經落個忘恩負義的罪名,要把人家孤兒寡母打了,就得眾叛親離,脫袍讓位。趙普你也難為我?沒辦法,忍著點吧,說小話吧。“趙愛卿,陶三春是我的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