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回 金頂古剎學絕藝 鳳凰山下顯奇能(第2/6 頁)
,石英雙膀一晃有千斤力量,真有橫推八匹馬,倒拽九牛回的神力。老禪師找人給他打造一對閃電亮銀錘,使起來得心應手;又託人到塞外給他買回一匹良馬叫“千里雪花駒”。這石英人漂亮,馬精神,誰看誰愛。
這一天,大慧禪師把石英叫到近前:“徒兒,你的武功練成,不敢說打遍天下無敵手,也夠上萬馬軍營的上將。現在宋天子和你父親在南唐交戰,你現在可以下山回家探母,然後奔前敵,為國出力報效。你我師徒一場,贈給你這錘和戰馬,留個紀念。另外有幾句言語要謹記在心:為人在世學會文武藝,報效於國家,有才還要有德。損人利己,傷天害理的事千萬莫做。為國盡忠出入沙場,刀槍無眼,你要處處留神。不要逞強好勝,不許忌賢妒能,早晚練功,學無止境,將來得勝還朝,到廟內看看為師也就行了。”
石英說:“徒兒謹記,老恩師教弟子文武,操心費力,我沒能在膝前盡孝,對不起老人家。”
“盡忠就是盡孝,不要多說,早些趕路吧!”
“是!”石英給師父磕了三個頭,又到前邊辭別廟中僧人。什麼師叔、師大爺、師兄、師弟呀,都趕來相送,大家把石英送到山下,指明道路,才灑淚而別。
路上行走非止一日,這天來到家中。石英離家時六歲,今年十五歲了,當初的事記不太清,連自家大門都找不到,向過路人打聽才來到府門,一報名姓,家人才道是少爺回來了,有人往裡送信,有的上前問好,趕緊把戰馬牽進府,送到馬棚。
石英被家人領到後宅,見著母親安氏,九年沒見面,悲喜交加,母子抱頭痛哭。石英勸道:“娘別難過,孩子回來了,您應該高興。”
“我高興!你這九年在外邊盡學什麼了?”石英把自己學藝經過說一遍。安氏說:“你回來,娘有了安慰。前些日子,娘都不想活了。”
“因為什麼?”
“你父一去數年不歸,最近汝南王鄭千歲從前敵回朝搬兵,說壽州打了敗仗,幾位將軍被俘,你父也身受重傷,至今生死不知,為娘整天淚水洗面,夜間常做惡夢,說你爹不在了!”
石英說:“娘!您別難過,我下山就是到前敵去,一來看望父親,二來幫助宋天子打南唐。”
“你是石家獨根苗,應該早些娶妻生子頂門立戶,哪能叫你去前敵?”
石英被說得不好意思:“娘,我還小呢,才十五歲,我不要媳婦。”
“正因為你才十五歲,娘才不叫你去前敵,你爹比你強之百倍,那些戰將,哪個不比你有本事,都沒打過南唐,你會什麼呀!”
“娘!孩兒不是說大話,我的本領比我爹強多了!我有勁兒,我練幾手你看看。”說著,石英和母親來到天井當院,叫家人把他的大錘拿來。
石英的閃電亮銀錘在得勝鉤上掛著,家人牽過戰馬,去摘大錘,兩個家人用大筐把錘抬來,放在公子眼前。石英哈腰把雙錘拿起,沒費勁兒,家人們一咧嘴,笑著說:“我們少爺真是神力,我們兩個人抬著錘,肩頭都壓紅了,少爺一手拿一柄,不費吹灰之力,真是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呀!”
安氏夫人心中歡喜,見石英雙手分錘,錘打悠式,舞動起來,走行門,邁闊步,練了三十六招閃電錘,亞賽流星趕月,又如風捲殘雲。安氏樂得眉開眼笑:“兒呀!快放下!別累著。”
石英收住腳步,把兩柄錘合在一隻手中,輕輕放下,面不改色,氣不長出,談笑自如:“娘!你看孩兒的功夫如何?”
“好!兒呀,聖人云:“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不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吾兒能頂起石家門戶,奔壽州,一來為國盡忠,二來為父盡孝,為娘單聽兒的佳音就是。”
當天夜裡,府中一片歡聲笑語,老夫人高興,丫鬟、婆子、僕人每人賞五兩銀子。三日後,石英要奔壽州。臨走,安氏夫人再三囑咐,路上不要貪玩耍,謹言慎行,不要惹禍,不許打架。石英一一記下,帶好路費川資,牽出戰馬,給母親磕頭辭行。老夫人送出門外,石英才起程奔壽州。
一路上恨不得人能生翼,馬能騰空,早日到南唐。一連數日,離南唐接壤的地方近了。這天天色將晚,來到興隆鎮,住在一品居的後院。他上酒樓吃飯。偏巧,高君保和曹金山也在樓上打尖,這三個人誰也不認識誰。曹金山和高君保爭吵,被石英看著了,又因歲數小、天真、頑皮,所以才在一旁勾火打架。
等到曹金山和高君保真打起來,他又害怕了。故此給拉架。拉架是好心,勁兒用得大了,把高君保和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