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苗光義聚眾救匡胤 張牢頭奉旨殺英雄(第1/4 頁)
趙匡胤被綁在十字路口,突然打清河門外跑來一夥老百姓,各舉杈把、掃帚來闖法場。官兵們站成人牆不讓他們進,這些老百姓“劈里啪啦”把當兵的好一頓打,可不往致命地方揍,哪肉多肉厚往哪打。當兵的弄不清這夥老百姓是哪兒來的,也不敢無故殺人,光用兵刃護身。有的打交手了,當兵的不還手還好,還手更吃虧了,這些老百姓真有能耐,一個個手腳利索,都會個三招兩式的,眼看就衝進去了。
就在這陣兒,監斬官蘇逢吉從左邊街口轉到這裡,也弄不清怎麼回事。叫副將孫清、黃明看住趙匡胤,他催馬到了近前高喊:“住手!軍兵閃開了。”
當兵的撤下來,閃出這夥老百姓,這些人還要往裡衝,蘇逢吉立馬拖刀橫住道路:“你們是幹什麼的?”
大家異口同聲高喊:“我們是老百姓。”
“來這幹什麼?”
“搭救趙公子。”
“你們可知道他犯的什麼罪?”
“知道,鬧了勾欄院,殺死淫婦,他辦得對,沒犯死罪,趙公子被殺太屈了。”
“你們聚眾鬧事,來搶法場可有罪呀!”
“這叫官逼民反,死了認可!”
“你們誰是為首的,出來出來!”
“我!我!我!我們都是。”蘇逢吉想抓個頭問罪,來個殺一儆百,要都是頭目,不好治罪,法不則眾。這回他可沒主意了。
那位說了,真沒首領嗎?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好幾百人沒領頭的怎麼能聚到一塊兒呢?那麼是誰,冒殺身滅門的危險來救趙匡胤呢?
此人是西嶽華山希夷老祖陳摶的弟子,姓苗名訓字光義。他可不是三清教下的玄門弟子,家中有妻子,也吃葷,是個火居道。雖然是個出家的老道打扮,他可不拜三清,專門研究怎麼交兵打仗。
我說的這個苗光義,就是將來大宋朝的護國軍師。趙匡胤統一中原,打下大宋朝三百多年天下,多虧苗光義的輔助。
苗光義,表面看是個雲遊老道,指算卦相面為生,實際是一位大軍事家。他知天文、曉地理,袖吞乾坤,懷揣日月,有經天緯地之才,安邦定國之志,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此人舌箭唇槍,善能遊說,眼下不得第,流落江湖。
自從唐朝滅亡之後,中原四分五裂,都各霸一方,自立為君。經常打仗,老改朝換代,老百姓受戰火之災,苗光義深為痛心,盼望找到明主,統一華夏,老百姓安居樂業,過上太平日子。就這樣,下山之後,到處雲遊,走遍了中原各個小國,明查暗訪,想投靠明君,展其才華。怎奈那些掌朝之人,不是昏庸無道,就是軟弱無能,井底之蛙,偏安一隅;再就是有眼無珠,不識真才。
苗光義到了三十歲,還無定所,老也沒碰上知音。他並不死心,認為英雄出於亂世,孝子出在寒門,只要有真才實學,哪在早晚呢!就這樣,他流落江湖,當個術士,打板算卦,相面測字,他以此為名,廣結賢士,蒐集人才,不管出身高低,交了很多朋友,為他將來起義打天下做準備。早在兩年前,他就認識趙匡胤,發現趙匡胤是個人物,胸懷大志,敢作敢為,不懼強暴,好打抱不平。
後來,趙匡胤在關西路上闖蕩,鬧了個好名聲。什麼武藝高強、寬宏大量、為民除害、殺過贓官、不近女色、千里送過京娘、揮金似土、仗義疏財、結交朋友、義重過天。這些話傳到苗光義耳朵裡,他為了探聽真假,有意地和趙匡胤接近,經過半年多時間,明察暗訪,認為這個人是個英雄,兩人交了朋友。推心置腹地交談,越說越近,見解相同,看法一致。耐等天時,重整家園,另立朝廷。
兩人分平以後,趙匡胤留在關西,苗光義先到京城,找了個間半房開個小卦館。專門算卦、寫信、批八字、算流年,婚喪嫁娶,擇選吉日。那些公子、做買賣的、當兵的,拿苗光義當活神仙。苗光義暗中探聽漢朝的機密。近來為勾欄院的事,老百姓更恨劉承佑。苗光義覺得時機已到,盼等找到趙匡胤商量,討伐昏君。
沒想到趙匡胤進京城就闖了大禍,鬧勾欄院,劍傷人命,鬨動京城。苗光義也得了信,暗暗著急,趙匡胤這一鬧非惹出殺身大禍不可。果然天亮後,被綁在十字街口,要開刀問斬。苗光義一想:怎麼也得把他救出來呀!京城我也不待了,破釜沉舟,幹吧!他找來兩個好友:一個叫張光遠,一個叫羅延西,這兩個人家住酸棗門,是有名的好漢。一身好武藝,不願意保昏君劉承佑,常到苗光義這兒來做客。素日常提趙匡胤,那哥倆很佩服,恨無見面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