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回 疆場上楊袞戰匡胤 關城外銅錘換玉帶(第3/4 頁)
孝,我要二次學藝,再找你報今日之仇。
由那時,楊袞四海飄遊,訪名師會高友,重新練藝,才投到鐵靈寺老方丈金良祖門下學藝。金良祖會打暗器,一看楊袞有恆心,又肯練,十分喜愛,就給他打造一對走線錘,為什麼打一對呢?就是留一個備用的。從那之後,楊袞練走線錘,越練越精,越練招數越多,變幻莫測,虛實相兼,姿勢不同,打法不一,真是百發百中,指哪兒打哪。怎麼使呢?可以裝敗勢回馬一錘,名為“犀牛望月”,也可以用刀一晃對方的眼神,緊跟著錘扔出去,或者反身從後邊扔出去,名為“蘇秦背劍”,也可以把練子搖起來,錘頭起舞,再打敵將,這叫“金蛇繞身”。
數年工夫,錘功練成,刀法學得爐火純青,才告別師父,去找李存孝。結果李存孝死在南陽府,五牛爭身,楊袞錘沒使上。後來在雞寶山,五龍二虎會彥章,楊袞用走線錘打傷王彥章,成名天下,人稱“走線錘”。
從那之後,楊袞沒打過敗仗。今天會趙匡胤的棍法,叫他施展施展,想不到這匹馬不給他作臉,馬失前蹄,這就是那句話了:人有失手,馬有漏蹄,多大英雄也有栽跟頭的時候,什麼樣將軍也難免打敗仗,要不是趙匡胤手下留情,楊袞輕者帶傷重則喪命。楊袞臉上掛不住了,拿出走線錘,錘打趙匡胤。
趙匡胤光知道走線錘的厲害,沒見過;說著話錘到了,趙匡胤有點慌了,碗口大的錘頭砸哪也受不了。右腳甩鐙,單手扣鐵過樑,身子往旁一閃,要來個鐙裡藏身。因為太慌,右手還拿著棍,太沉沒藏好,“噗通!”從馬上摔下來了。火山王把鏈子錘倒回來,如果反手一錘,或者一刀,趙匡胤就完了。趙匡胤要一死,大宋朝三百多年的江山誰打呀!那是將來的宋太祖,炎宋開國頭個皇帝。
楊袞裝好錘,說:“趙將軍請上馬!你我到無人之處我有話說。”
趙匡胤二次上馬,往山裡跑去,楊袞後邊追趕,拐了幾個山環,趙匡胤把馬帶住。楊袞跳下徵駒:“趙元帥受驚,剛才我多有得罪。”
“多謝老王爺手下留情,留某一條性命。”
“我也就是試試趙將軍的本領,真要傷了元帥,我將成為千古罪人。”
“老王爺有什麼要說的?”
“我久聞將軍大名,為人俠肝義膽,好抱打不平,重義氣,會用人,胸懷大志,名不虛傳。老夫落馬,蒙將軍不殺,老夫深受感動。為高行周自刎之事,我曾錯怪了元帥,方才高懷德言講,此事不怪你,高家多蒙照料,我替高行周謝謝。大周朝有你這麼位元帥,必定一統華夷。北漢王的江山在風雨飄搖之中,不會長久。今有一事拜託,高懷亮到周營,望你照料,他年幼任性,我不放心。久後劉王要滅,我的七個兒子你要另眼看待。”
“老王爺,你老棄漢投周,共謀大業吧。”
“忠臣不保二主,我和劉王曾八拜結交,金蘭之好,我怎麼能背主投周,貽笑大方?”
“老人家您不降也可,您還鎮守汜水關嗎?”
“這個你放心,我一不向漢二不保周,退歸火塘寨,你們怎麼打,與我無關,我是不保大周。久後你若有用我楊家人,我七個兒子可保你。因為他們沒保北漢王,就許他們另投新主。”
趙匡胤聽了,喜出望外,如得了楊家七員猛將那可太好了。趙匡胤不放心:“老王爺,我若有力量,一定重用您的虎子。萬一您老不在了,怎麼來找您這幾位虎子,空口無憑啊!”
“這個……”火山王伸手解下胸前的鹿皮囊遞過去:“我將此錘留給將軍,久後以錘為證,有錘就等於老夫在,我兒定會聽從。”
“多謝了。今日分手不知何日見面?我見此物如見老王爺。”說完,斜背在身上。
楊袞說:“趙元帥,北漢王要是亡國,大周得了天下,我家成了叛臣。一旦有危險,無法解救,將軍可有信物為我家留下。”
趙匡胤解下襯袍上的一條玉帶,這條玉帶是柴榮贈給趙匡胤的,叫“七寶羊脂玉帶,”雙手遞過:“久後拿此玉帶為證。”楊袞接過來掛在身上。這就是趙匡胤和楊袞在汜水關外“銅錘換玉帶”,奠定老楊家保炎宋的基礎。
“趙元帥,老夫走了,後會有期。”
就在這陣,高懷德、高懷亮哥倆追來,高懷亮老遠下馬,磕膝蓋當腳走,跑在楊袞眼前:“老爹爹,您還生孩兒氣嗎?我要回營找您,我七哥不讓,非要殺我不可,孩兒才和他伸手。你老出來,我不敢見爹了。您老的養育之恩未報,又惹您生氣。打我吧,罵我吧!”
楊袞眼淚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