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回 高懷德鞭打劉大奈 汜水關亮隊戰周兵(第3/4 頁)
奈派人送信,是死戰不去。
正這時,高懷德趕到營裡,衝到裡邊殺透重圍,看見丁貴正和趙匡胤交手,高喊:“兄長,小弟來了!”
趙匡胤閃一旁,看見高懷德來了嚇一跳:“你怎麼上這來了?”
“是苗先生安排的,有工夫再跟你說。”說完,和丁貴戰在一起。
高懷德的槍太厲害,崩、砸、滑、拿、挑,真是變化無窮:
槍尖好比銀葉,上有五把鋼鉤。
追魂取命鬼神愁,素纓大如鬥口。
好像蛟龍出水,又如大蟒搖頭。
招架不及將命休,對敵之人無救!
突然大槍一個白蛇吐芯奔面門,丁貴低頭,槍尖正點在軟肋上,本不太重,往回一撤槍,槍上的倒須鉤劃了一下,立刻出了一道血槽,勾得丁貴大叫一聲狼狽逃躥。
天亮後,曹彬整隊伍殺來,天井關的人可不行了,紛紛逃命。那丁貴領殘兵敗將衝出周營,又遇上樂元福、馬全義攔住去路,又一陣惡戰,把隊伍衝散了。丁貴回不去城,往東敗去,走沒多遠,正遇上鄭子明,保柴榮回營。丁貴見鄭子明腦袋都痛,大腿上的傷就是鄭恩挑的,不敢交手,又扭頭往回跑。正巧樂元福、馬全義見丁貴往東跑,以為沒事了,回營救火,丁貴乘機逃回天井關,來到城裡。
隨後,趙匡胤叫高懷德和曹彬帶三千人殺奔天井關,二人領命打馬如飛殺向城門。偷營劫寨的軍卒陸續往回跑,高懷德在後邊一陣劫殺,只殺得天井關兵將哭爹喊娘,連滾帶爬,高懷德一馬當先衝進城內,直奔將軍府,找了一圈沒找著丁貴。有人說丁貴穿城而過跑了,沒逃走的兵將紛紛投降,城上挑起降旗。高懷德叫軍卒收拾帥堂,又派人送信去迎接周主和元帥進城。昨晚雖然損失些糧草、帳篷,傷亡不大,得下天井關,損失些人馬也值得。
趙匡胤保著柴榮進城,暫時安排房子做為行官,叫柴榮休息。然後升坐帥堂,起軍過卯已畢,開啟功勞簿給大家記功,沒功勞還有苦勞,功勞苦勞都要記,最有功的是高懷德,白沙河救聖駕,記為首功。囑咐戰將,教育軍卒,公買公賣,不騷擾百姓,對待敵將家眷不許虐待,開啟監牢,無辜被囚者一律釋放。諸事如意,就一件事叫人不痛快,沒找著張光遠和羅延西。找來牢頭一打聽,原來這兩人被金叉天王丁貴給帶走押奔汜水關。
丁貴回關,劉大奈又沒回來,大勢已去,連家都沒回去,從監牢提出張、羅二將,押奔汜水關。柴王聽了這個信病倒了,因為昨夜受驚著涼,再一上火,病得水米不進,臥床不起,派人給趙匡胤送信,火速發兵取下汜水關,好救下張光遠、羅延西。趙匡胤也著急,天井關的事得安排完,三天後起兵。大家推舉高懷德當副先鋒,趙匡胤同意,鄭子明和高懷德帶領先鋒營起兵。柴榮病沒好留在天井關,由石守信、潘仁美保駕,趙普陪著。苗光義隨趙匡胤奔汜水關,兩座關城相隔很近,很快就到了,離關二十里安營紮寨。
這邊剛紮好帥帳,趙匡胤和大家商量怎麼打汜水關,就聽外邊號炮連天,人歡馬奓,大家正莫名其妙,藍旗官跑進帳內,單腿點地:“報!啟稟大元帥得知,汜水關的大帥在疆場討敵要陣,口口聲聲叫元帥出馬,他有事和你相商。”
“再探!”藍旗官轉身下帳,趙匡胤想:找我幹什麼,要獻關投降嗎?我看看。吩咐點隊出兵,剛得下天井關,又收了高懷德,士氣高昂,點兵五千,亮全隊奔疆場,門旗列閃,認標旗列立兩廂,趙匡胤在旗角下帶住戰馬,只見疆場上有一員大將,年紀在四十五六歲,身高體壯:
掃帚眉,銅鈴眼,稱砣鼻子螃蟹臉。
火盆口,生獠牙,頦下鬍鬚往上卷。
金甲紅袍起光輝,虎頭抹額光閃閃。
坐下壓騎花班豹,掌中大斧似磨盤。
汜水元帥來討戰,吶喊一聲驚人魂魄喪人膽。
趙匡胤心裡合計,這員大將長得太兇,好像北海夜叉一樣。
高懷德說:“元帥,我上去。”
“他找我有話說,我過去。”
趙匡胤催馬到陣前:“請問來將姓甚名誰!”
“俺乃汜水關的元帥,你家鎮殿將軍崔虎是也!你是誰?”
“趙匡胤。聽軍卒說,你找我有事?”
“我來給你送個信,你的兩個盟弟張光遠、羅延西,在我汜水城裡。我來問問,這兩人你還要不要?”
“此話怎講?”
“要是不要,我就把他倆下湯鍋,要是你們念結拜之情還要,立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