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召宰相入宮(第1/2 頁)
第二天下午,當任輕歡歇晌起來後,便收到隆亨宮派人傳來的訊息:聖上御準了宰相任道遠在太子妃生辰當日,於早朝後到東宮一趟,給太子妃賀壽。
蓉妃並沒有說謊,這對她來說確是件難辦的事,首先得知會並說服共同掌宮的婉妃,讓婉妃答應和她一起面聖,再找機會到龍翔宮求見聖上,為任輕歡求來這個恩典。
在這之間不知要打通多少關卡,免不了還要費上些錢財疏通底下的人,光是要說服聖上和婉妃已經夠困難了,更何況還是未經姨母同意,便私自召宰相入宮,一定會引起貴和宮的注意,甚至是不滿。
然而,蓉妃還是辦到了,且只費瞭如此短的時間。
由此可見,蓉妃對姨母也是頗有微詞吧?只不過人在屋簷下,只得一直隱忍著不平,低頭伺機而動罷了。
任輕歡並不是沒有考慮過直接去求聖上給個恩典,如今她因著要報告姨母的近況,出入龍翔宮多了,面聖也不算是件難事。但這畢竟是後宮,後宮有後宮的規矩,妃嬪除了要聽聖上的話,也得守後宮主子--皇后的令。如果每個妃嬪有事相求時,都直接衝到聖上跟前,那便是失了體本統,失了對皇后娘娘的尊重。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同樣作為後宮中人,太子妃有事相求時,該去找的主子並非聖上,而是皇后娘娘。
可是中宮已經懸空多年,她該找的便成了位同輔後的程皇貴妃。但即使姨母還在管事,恐怕也未必願意讓任輕歡見到她父親。去隆亨宮求蓉妃便成了任輕歡唯一的選擇。
本來如此簡單的一件事,卻被這些規矩弄得複雜無比。
幸好,還是成事了。
任輕歡先是給隆享宮的小太監作了豐厚的賞賜,又讓福全跟著小太監回去答謝蓉妃的幫忙,待生辰過後再親自去請安謝恩。
之後便是派人到南廂房知會莫剛玉和李嬤嬤一聲,有外臣到東宮來,若非伴在太子旁邊,東宮妃嬪按規矩是要避見的。加上如今是莫剛玉和李嬤嬤在理事,總得讓她們有個準備。
待這些事情都辦妥了,任輕歡終於能閒下來,好好想想在見父親前該作何準備,以及到底要說些什麼。
撫心自問,任輕歡對父親乃至整個任家針對母親和她的輕視,始終是有點耿耿於懷吧。
在這個世界,男子和女子是不一樣的。同樣是親生骨肉,難道女兒就真的如此比不上兒子嗎?為何她母親因著只生了一個閨女,便像是犯下彌天大罪,欠了整個任家似的?
就是因為心中這根刺,自那日父親到東宮代替三朝回門來探望她後,任輕歡便讓那道厚厚的宮門把自己和任家切割開來,從此沒有隻言片語的交流,彼此不聞不問。
大婚以後,她便把自己視作東宮的人,與任家再無瓜葛。而事實證明,即使沒有父親和所謂孃家的庇護,任輕歡還是活下來了,即使中途不免跌跌撞撞。
直到上次,太子把她帶回宰相府。
那趟回家,任輕歡其實並沒有和父親說上什麼話,加之她一直擔心著,猜測著父親會怎樣回覆太子的要求,更是無心思考自己和父親之間的事。
後來,在知道父親拒絕向太子投誠,引來殿下對她的遷怒時,心中的不安便慢慢演變成一種徹骨的寒。
就算她已經是東宮太子妃了,他還是不肯對太子盡忠!
女兒不值錢,父親不過是再次用行動證明了她的可有可無!
也許,任輕歡並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雲淡風輕。
很多事情她都看得很開,唯獨這件事,始終沒法釋懷。
父母賦予了孩子生命,卻也在許多時候,給了他們最難以磨滅的傷害。
所以,不管輕歡的日子過得是好是壞,她都沒有想過要向父親求助。
這次,卻是例外了。
任輕歡望向窗外,靜靜思考著。其實,她還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要向任家求助。
只不過在聽到聖上之前的話後,在知道父親插手甚至可以說是主導了敏弦小產一事後,她真的很想親口問一句為什麼。
您為何可以如此狠心?為何可以對一個從小看著長大的姑娘做出這樣的事來?敏弦還稱呼您一聲姨父呢,難道除了犧牲敏弦以外,就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好好守護這個國家嗎?
為什麼被犧牲的,總是她們?
任輕歡的雙手微微握緊,感覺一股酸楚在胸口中沸騰,就像之前害喜一樣,差點兒就要吐出來。但最矛盾的是除了內心的種種不平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