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程貴妃召見(第1/2 頁)
永安宮的景緻變幻無常,就似後宮的女人那般天天換新妝。
處暑之後,便是白露,日出以後,晶瑩的露珠在葉子上凝結,顫顫巍巍的像是隨時就要滑落地面,破裂四濺。
自那天起,聖上三不五時的便會在早朝前,先到榮昌宮上香。
他很少跟任輕歡和莫剛玉閒聊,但當她們舉著線香專心靜禱時,他總會站在一旁,隔著繚繞不斷的輕煙,凝視。
當她們上完香了,他便會離開,趕往泰民大殿上朝。
如果聖上異常的舉動在後宮之中曾引起了什麼不好聽的傳言,也很快便被蓉妃壓了下來。
不知為何,掌宮權一直沒有回到貴和宮去。也不知是聖上沒有下旨,還是程貴妃在私下拒旨不接。
總之,在名義上掌理後宮事務的仍是婉、蓉兩位娘娘。
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蓉妃的羽翼是日漸豐厚了,在許多小事上甚至不用知會婉妃便能作主下定奪。
太子妃和莫側妃每日在離開貴和宮後,也不時會到隆亨宮請安,儼然把隆亨宮當作了後宮第二個權力核心。
而對此,聖上和程貴妃都沒有多說什麼。
靠著蓉妃的幫忙,任宰相在太子妃生辰那天后,又到東宮跑了兩趟,說是要安撫將要初次臨盆的太子妃。
這個理由也不算牽強,太子不在京,太子妃心裡不踏實,讓父親進宮裡陪著說說話也屬人之常情。
雖說太子妃尚有一個月才足月,但婦人首次懷胎,臨盆的時間可遲可早,若太子妃現在突然發動了,也不是件叫人意外的事情。
東宮對此早做好了準備,不分晝夜總會有兩個穩婆守在東宮,連王院判也住進了位處前廷的太醫院裡,隨時候命。
任輕歡待在深宮中,對前朝的事情也算不上是瞭如指掌,但從父親簡單的轉述中可以得知,凌祈原正用盡辦法,參與到朝政的各個方面,然後不斷地把東宮的人馬更換成自己的親信。
太子親自培養出來的,大多是些寒門出身的年輕小官,雖然尚未做到大權在握,但勝在人數眾多,沒有其他黨派可以依附,對東宮算是忠誠。
而凌祈原的人,不是貴和派的附庸,便是文官世家的子弟,比太子安插的人要有勢力多了。如果一切按照計劃,凌祈原絕對可以如願在太子回來前,把東宮的人馬徹底換走。
現在唯一的障礙,卻是來自百官之首——任大宰相。
任道遠聞風而動,在凌祈原行動的同時,動用手下門生和下屬,力挺凌祈原想要撤換的小官小吏,壞了二皇子府不少好事。
此舉,可以說是擺明了與貴和宮為敵。滿朝文武無人不知,任、程兩家因爭儲一事終於決裂了。
任道遠的行動,其實也超出了任輕歡的預期。
她並沒有料到,父親竟會為了她做到這個份上。就算還不知她腹中孩兒是男是女,任家已經把籌碼悉數壓下,不再袖手旁觀。
公開與貴和宮及二皇子為敵,是一件不能回頭的事。最後,如果東宮落敗了,任家也將承受不可挽回的傷害,遠比折損一個女兒更加嚴重。
但她也不得不慶幸父親能夠站在東宮這邊,光是處理宮中之事,已叫她焦頭爛額,有父親在外坐鎮,確實讓人省心了不少。
後宮的人看著任輕歡每天精神奕奕的到各宮走動,無不讚嘆太子妃身子好,挺著九個月的大肚子還能跑來跑去的,甚至比未懷胎時更活躍。
只有貼身守在一旁的福全、採風和採露才會知道,太子妃不過是燭火兩頭燒。
每每在外奔波完,剛回到西殿閉上殿門,太子妃便會渾身癱軟的倒在床上,連坐起來用晚膳的力氣也沒有了。
採風和採露只得用鮮湯泡飯,一勺接一勺的喂到任輕歡嘴裡,能吞多少是多少。
實在是累到沒法挑食了,她們喂什麼,任輕歡就吃什麼。幸而她沒有再害喜,若是這樣再加上孕吐,恐怕就算任輕歡想硬撐下去也沒有法子。
可是,無論任輕歡再怎麼硬撐著,這兩天還是開始有點輕微出血的情況。王院判義正嚴辭的警告她不能再操勞,若不想孩子提前到來的話,就得臥床休養,避免下地走動。
任輕歡聽了,僅是無力的笑了笑,沒有正面回應。
她不是不害怕孩子會提前落地,但她更畏懼的是讓旁人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
太多人盯著東宮這一胎,等著她臨盆之時做想做的事。
而她最少要做到的就是不要讓人知道,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