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善惡黑白並不是永遠那麼分明(第1/2 頁)
任輕歡在貴和宮一跪,便跪了十多天。
八個多月的身子,也不知她是怎麼做到的,竟然每天都實實在在地跪滿一個時辰,沒有在貴和宮落下什麼話柄。
莫剛玉對此很是不滿,好幾次想要拉著任輕歡去找蓉妃,讓她到聖駕前陳情,哪有叫太子妃每日罰跪的,若是把皇孫跪出個好歹來就算是程貴妃也沒有那麼容易把事情擺平。
但每一次都被任輕歡制止了,沒讓她到隆享宮,或是在聖上面前多說什麼。
任輕歡是有意的,或者該說,她尚在猶豫。
無論被父親勸說了多少遍,自己又在心裡頭狠下幾多次心,任輕歡仍是沒有辦法把姨母完全視為仇敵。
姨母確是有私心的,想讓凌祈原成為東宮之主,也利用了她,把她嫁入東宮當細作。
但是,單靠這些就能把姨母視作十惡不赦的人嗎?
在和父親那次深談後,任輕歡又反思了許多東西。事情走到今天這個境地,聖上縱有諸多考量,不管他說什麼家國大義,也無法否定一件事:他犧牲了敏兒。
而姨母,難道就不能心疼她的女兒?不能覺得忿忿不平,想要遷怒東宮嗎?
這一切皆是人之常情,只不過因為她們所站的立場不同,才產生了這許許多多的矛盾。
每每想到這點,任輕歡就沒法把姨母視作仇敵。
程貴妃娘娘是跟她說過很多狠話,甚至還曾給她熬過墮胎藥,差點兒就把皇孫給扼殺了。但事實是,孩子還好好的揣在她任輕歡腹中,很快就要足月了。
再退一萬步來說,姨母真要狠心謀奪東宮之位,那麼在靜德娘娘仙逝後,太子尚未成人、而驃騎大將軍遠在邊疆之時,難道她就真的沒有下手的機會嗎?
怎麼就讓凌承業長大成人,成了能跟她分庭抗禮的太子殿下了呢?
當中,難道就沒有她的手下留情和不忍嗎?
每當任輕歡下定決心想要與姨母對抗時,在心底深處,總會有一個聲音提醒著她這些。
如果姨母確是個壞人,那事情還好辦許多.....任輕歡只要全心全意的恨她,放膽去幹就好。
然而,善惡黑白並不是永遠那麼分明。
每當任輕歡考慮著自己若遭遇不測,該要把孩子託付給誰的時候,總會想起她自己的母親。
母親當年是懷著怎樣的心情,把她託付給姨母的呢?除了因為姨母聖眷正隆外,會不會也因為她知道自己的長姐是個可堪託付的人?
姨母絕不是個聖人,從來沒有做到把太子或是任輕歡視如己出,但她也沒有表面看來那般不仁。
她的強勢是必須的,要在後宮中生存下來,把一兒兩女養育成人,從來就不是件易事。
說句大不敬的話,靜德娘娘就沒有做到這點。
如果換作任輕歡是她母親,大概也願意把孩子交託到程貴妃娘娘的手裡。
但即便強勢如此,姨母還是沒有辦法保住自己女兒的幸福。
其實認真細想起來,那時姨母大病初癒,負氣說聖上不惜犧牲敏兒來攻打大宛,所有苦心經營的一切,最終只會便宜了太子和皇孫,這些話並沒有說錯。
聖上可以隨便把寵愛有加的敏兒當作犧牲品,但敏兒卻是姨母的心頭肉啊。如果有人要用她女兒的終身幸福去換什麼勞什子家國大義,任輕歡也不可能那麼輕易的擺擺手就讓事情過去了。
而且就算是到了現在,東宮和貴和宮暗地裡鬥成了水火不容的形勢,姨母也不過是讓她到寢宮中罰跪,雖說是苦,卻不是要人命的招數。
人心,是很複雜、矛盾且搖擺不定的。
或許在姨母心中也有著許多掙扎吧?恨太子,也恨她這個姨甥女的不聽話和背叛,卻又沒法真的狠下心來把他們的孩子殺掉。
那又是怎樣的一番滋味?
以聖上訊息靈通的程度,任輕歡絕不相信,他會對姨母的處罰一無所知。
他默不作聲,不是因為不在意皇孫,而是因為他很清楚姨母是個怎樣的人。
更何況,護著任輕歡讓她長大的人,確是姨母啊。或許正因此,才讓任輕歡心裡存著愧疚,沒有多說什麼,只每天乖乖到貴和宮去,讓跪就跪、要罰便罰。
如果這樣能讓姨母消氣的話,或許她的孩子就能平安一些,而順天朝也能免去一場大風雨。
這天是八月十四,中秋佳節的前夕。人月兩團圓的日子,卻不知她的良人,如今身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