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要把玉丫頭送進東宮(第1/2 頁)
「此話何解?」凌承業看著老將軍,追問。
「大宛王的幼弟阿奇亞也有爭儲之心,這些年一直在爭取匈奴的的支援,勢力足以威脅延留的位置。」
“這點倒是和順天朝一樣,無論哪裡都有想爭權奪位的狼崽子。”凌承業心想,再問:「然後呢?」
「末將曾跟延留有過幾面之緣,此人心思深沉,絕不是個甘願束手就擒之人。」莫馬行續道:「為與阿奇亞抗衡,延留同樣暗中跟匈奴結交,藉此鞏固自己的地位。在未將出發回京前,就聽聞匈奴單于有意將他的兩個女兒嫁給延留為側妃。」
「娶了順天的公主,又想再娶匈奴單于的王女,那延留也真是好算計。」凌承業輕聲一笑,自愧不如啊。
「但無論是順天或匈奴,對延留來說,不過是可乘之勢。在他心目中,最重要的還是大宛。」
「所以他才會送了批無用的大宛馬過來。」凌承業神色一凝,看著莫馬行問道:「大宛駿馬被餵了藥,還有延留打算和匈奴聯姻一事,外祖父打算何時稟報給父皇知道?」
這兩件事,往小了說,是對貴和宮派系的一大打擊。往大了說,則會影響順天跟大宛和匈奴的關係,不可謂不重要。
「茲事體大,不方便用書信上報,末將本來是打算在早朝上提出的」,莫馬行看著凌承業的表情,沉聲反問:「殿下可是覺得不妥?」
凌承業頷首,「孤以為,外祖父還是私下稟報為好,儘早讓父皇心中有數。」
莫馬行不置可否,目光如炬的看著凌承業,再問:「殿下是怕打草驚蛇?」
「此為其一,但更重要的是父皇想必需要更多時間去籌謀」,凌承業眼微眯,思索起來:「若孤沒有猜錯,這次大舅沒有隨外祖父返京述職,應也是奉父皇之命,留守在西域都護府,應對匈奴的威脅吧?如今知道延留存有狼子野心,父皇定必要更加小心,處理跟大宛和匈奴的關係。」
「確實如此」,直到此刻,莫馬行才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末將出發前,前線就有探子回報,說匈奴動作頻頻,似是想趁我莫家軍離開之際作亂。聖上聽聞後,最終決定讓您大舅領著大半兵馬留守都護府。」
所以,這次返京,他們才會遲了這麼多,直到寒冬才抵達京師。
但太子給老將軍的驚喜,遠不止於此:「父皇這樣做,不只是為了應對匈奴的威脅。更重要的是要給大舅建立威信。就算沒有外祖父在邊境領軍,莫家軍依然是莫家軍,鎮守國土,滴水不漏。」
他的外祖父,畢竟不年輕了,不只是兵權與將材,就連在軍中的威望,也必須要妥善地傳承下去。這對莫家,乃至整個順天朝,也至關重要。
聽聞此話,莫馬行終於露出了一個驕傲的笑容。
他這太子外孫,終究是長大了:「殿下能夠說出這番話,想必也對我順天目前面對的困境瞭然於心了」。說著神情再次變得嚴肅:「邊疆的安寧單單壓於一人身上,就算那人是末將,依然是極不理想的狀態。」
凌承業點頭:「外祖父說的話,孤都明白。隨著外祖父年歲漸高,匈奴只會更加蠢蠢欲動,未來這幾年的局勢,恐怕不會太過安穩。」
「殿下所言甚是」,莫馬行一頓,又道:「京中之事不少,但末終想請殿下記著:在這天下,沒有一件事比守疆土更加重要。」
銅輦靠近第一道城門,速度逐漸減慢,祖孫倆極有默契的停止討論。
東宮的人和守門的將領交談數句,城門便開了,銅輦又繼續前進。凌承業這才再次開口道:「請外祖父放心,孤從沒有忘記過這一點。孤堅持修建官道,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若戰爭最終不可避免,朝廷便需要確保前線能迅速獲得支援和補給。」
道路不可能在一天內建好,但必須在外祖父的威名依然能震懾四方之時修建出來。
說起此事,莫馬行臉上再次湧現一股驕傲之情:「殿下高瞻遠矚,末將佩服不已。」他自然聽聞了,壟斷著航運生意的五大航通商,竟聯合起來籌備了大批銀子,透過地方官上奏,請求朝廷批准由三大通河附近開始,修築通達全國的陸上官道。
籌到的的鉅款比國庫一年的稅收還要多,而五大航通商唯一的要求是在打通道路後允許他們在沿路建驛站,換得十年獨門經營驛站的權利。
有驛站,就會有商旅聚集。然後,就會有大小城鎮出現,當中潛藏的利潤,實在是難以估算。
雖然說,五大航運商籌來的這批銀子,要用來打通全國交通還是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