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他當好太子,她便當好太子妃(第1/2 頁)
春雷乍響,驚蟄已至。
京城外的農民已經開始下田播種,用春耕展開整年辛苦的農務。
莫剛玉嫁入東宮恰好滿了一個月時間,任輕歡領有聖旨,無須日日到貴和宮請安,但這並不代表東宮上下也被免去了這項規矩。
於是,在莫剛玉嫁進東宮的第二天,任輕歡便親自帶著她到貴和宮拜見程貴妃和各宮娘娘,在接下來的數天還陪著她去了好幾趟,待其熟悉情況後,才恢復之前深居簡出、安心養胎的生活。
過去這一個月來,任輕歡雖不能侍寢,莫剛玉又是新人,太子卻沒有棄西殿於不顧。他一半時間睡在西殿,一半時間睡在南廂,偶爾有幾天在書房辦公晚了,也會留在自己的東殿,沒有厚此薄彼。
任輕歡知道,太子待她算是相當不錯了。
光以她有孕,不能侍寢為由,他便可以從此過西殿而不入,只留在南廂。但他還是分了一半時間在西殿,不管這是否是為了維持「太子盛寵太子妃」的傳聞。
任輕歡努力讓自己相信,太子還願意來,對她多少仍是有些情分吧。
在她上輩子那個世界裡,並沒有妻妾成群這回事。一個男人,就只可以迎娶一個女子。一段親事,就只會有夫妻兩個人。
在莫剛玉努力習慣東宮生活的同時,任輕歡也在竭力適應自己不再是太子身邊唯一的女人。按宮規,太子可以有一正妃,三側妃、三良娣、三良媛和無數侍妾。
但凌承業並非貪色之人,想來也會給莫家臉面,在莫剛玉懷上孩子前,不太可能迎娶其他女子。
為了讓自己的心安定些,若太子留在西殿,任輕歡便假裝兩人之間沒有第二個女子存在,按照往常的方式與他相處。
當凌承業寢在南廂時,她便說服自己他不過是回了東殿,即使是在兩人新婚後那段最如膠似漆的日子裡,凌承業也不會每晚都寢在西殿,不是嗎?
偶爾在任輕歡得閒了,有胡思亂想的精神時,她也會撫心自問,若在上輩子那個世界有三妻四妾這回事,她與他的故事,又會有什麼不同?
她不知道答案。
到底一段感情裡有三個人,或更多,會不會太擁擠了些?
但任輕歡其實並沒有太多時間可以閒著,雖說她如今留在東宮養胎,但光是打理東宮上下一切事宜和照顧太子的起居飲食,再加上不時出現的害喜症狀,已叫她忙個不停。
她的肚子愈大,便愈常拖著莫剛玉一同理事,雖說後者年紀輕,入宮時間尚淺,但誰又知道這掌宮之責什麼時候會交到莫剛玉手上?
任輕歡只能把握時間,將僅有的經驗傳授出去。
而比她們更忙碌的,是太子殿下。
司天監把動工破土、開始興建官道的日子選在了春分的前一天。據說太子打算先打通京師至益州一段的路程,近來便是在忙著籌備相關事宜。
這事既關乎順天朝的國運,也與東宮的聲望息息相關,他自然得全身心投入。
前廷事忙,他沒有太多心思顧及東宮內務。在西殿安置的晚上,他不是累得沾枕便睡,就是拿著摺子在手中徹夜翻閱,任輕歡之前好不容易在他臉上養出來的那幾兩肉,轉瞬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雖說任輕歡如今受不了食物腥鮮的味道,太子也不可能讓其下廚,她還是忍不住天天晃到小廚房,指點御廚做些能叫太子下飯的各式營養餐。
在他迎娶莫剛玉的那晚,她流了很多淚。有些東西,好像隨著那些淚水流走了。整個人變得輕飄飄的,像體內有哪個部分空掉了似的。任輕歡變回了初入東宮時,那個嫻靜莊重,笑起來淡淡的,不輕易被驚擾的女子。
不談風月,不言情愛,專心一志做好太子妃該做的一切。他要的,從來就只是她的忠心,而非她的真心。
他當好太子,她便當好太子妃。
朝廷在開春後按慣例得議定來年該辦的大事,除了修築官道外,另一件便是二皇子凌祈原在歲末提出的稅制改革的奏議。
凌祈原奉旨率領戶部制訂了新稅制的細節及推行事宜,再把詳細的建議呈交聖上後,如今只待聖上御準,便可頒佈給各處地方官員知悉,按步實施。
凌承業仔細鑽研了凌祈原的奏摺,知道他定是花了不少心思。大部分的議請皆務實可行,就算東宮的人以最嚴謹的眼光去審視,也只能圈出少數細節待父皇定斷。
新稅制的其餘部分,近乎無懈可擊。
太子一直知道,凌祈原不是庸才,他就只是欠了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