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大業初展(第2/3 頁)
第一幕:朝堂任命
【時間】:任命官員當日
【地點】:皇宮朝堂
【朱元璋高坐龍椅,神色威嚴,掃視著殿下群臣】
朱元璋(聲音洪亮):“今日,朕要對朝中官職進行任命,以更好地治理國家。劉承直,朕命你為國子博士,望你能悉心教導國子,傳播聖賢之道。”
劉承直(跪地,恭敬地說):“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重託,為國家培養棟樑之才。”
朱元璋(微微點頭,接著說):“李曄、張濟、潘時英,你們為助教,協助劉承直,務必讓國子們學有所成。完誓為學正,鄭貫、杜環為學錄,張以誠為典膳,各司其職,不得懈怠。”
眾人(齊聲應道):“臣等遵旨!”
【接著,朱元璋又宣佈了一系列任命】
朱元璋:“劉季道為起居注,陳則為戶部侍郎,丘民為禮部侍郎,杜寅、趙彰為兵部侍郎。”
被任命者紛紛跪地謝恩,朝堂上氣氛莊重而嚴肅。
第二幕:軍事捷報
【時間】:朱亮祖、張興祖、徐達征戰期間
【地點】:皇宮朝堂、前線軍營
【朱亮祖的捷報傳來,朝堂上一片振奮】
傳旨官(高聲宣讀):“朱亮祖兵至天台,縣尹湯盤以縣降!”
朱元璋(面露喜色):“朱亮祖果然不負朕望,兵不血刃拿下天台。這湯盤也算是識時務,免去了一場殺戮。”
【不久後,張興祖的戰報也到了】
傳旨官(激動地說):“大都督府同知張興祖率師至東平,元平章馬德棄城遁,張興祖遣指揮常守道、千戶許秉等追至東阿,元參政陳璧等以所部軍民五萬餘人來降,許秉復以舟師趨安山鎮,元右丞杜天佑、左丞蔣興以眾降,得船一百五十餘艘!”
朱元璋(大笑道):“好,好啊!張興祖這一戰,大大削弱了元軍的勢力,還擴充了我們的力量。”
【另一邊,徐達在平陽與薛顯會師】
徐達(看著薛顯帶來的降將,對指揮王某說):“你統元帥章存道兵守平陽,此地至關重要,務必堅守,同時謀劃進取陝西之事。”
指揮王某(領命道):“末將領命,定不辜負大將軍期望!”
第三幕:安南事務
【時間】:安南使臣來朝期間
【地點】:西華門、皇宮朝堂
【安南使臣杜舜欽前來告哀請命,朱元璋素服御西華門接見】
杜舜欽(跪地,悲痛地說):“我國王陳日煃不幸去世,特來向陛下告哀,請陛下定奪。”
朱元璋(神色凝重):“朕深感悲痛,王廉,朕命你前往安南祭祀,賻以白金五十兩、絹五十匹,務必代朕表達哀悼之情。林唐臣,你齎詔封日熞為安南國王,讓安南局勢儘快穩定下來。”
王廉、林唐臣(齊聲應道):“臣遵旨!”
【後來,安南陳煒遣中大夫杜英弼等奉表貢金銀酒器並閹豎,朝堂上對此議論紛紛】
丘民(上前奏道):“陛下,安南此次進貢,雖表誠意,但獻閹豎一事,恐不合禮儀。”
朱元璋(微微皺眉):“傳朕旨意,告知安南,今後勿要再獻閹豎,以免有傷天和。”
第四幕:詔修元史
【時間】:乙丑日
【地點】:皇宮朝堂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神色莊重】
朱元璋:“元朝雖亡,但歷史不可不記。朕今日詔續修元史,以翰林學士宋濂、待制王禕為總裁,儒士趙壎、朱右等十四人同纂修。宋濂、王禕,你們肩負重任,務必如實記錄,為後世留下信史。”
宋濂(跪地,恭敬地說):“陛下放心,臣等定當查閱典籍,遍訪故老,將元史如實修撰,不辜負陛下期望。”
王禕(也跪地說道):“臣願與宋大人一同努力,完成這一重任。”
第五幕:祭祀馬援
【時間】:任命張以寧、王廉出使安南期間
【地點】:皇宮朝堂
【朱元璋看著張以寧和王廉,鄭重地說】
朱元璋:“張以寧,你齎赴安南,要宣揚我朝國威,促進兩國友好。王廉,漢伏波將軍馬援昔討交趾立銅柱以鎮服蠻夷,其功甚大,你到安南後,務必代朕祭祀,以表敬意。”
張以寧、王廉(領命道):“臣等遵旨!”
第六幕:旌表貞節與孝行
【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