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戰略商討(第2/3 頁)
元璋(坐在書桌前,閱讀《漢書》,侍臣在一旁侍奉):漢高祖以馬上得天下,卻能以文治國,文武並用,這才開創了漢朝的盛世。治理天下,確實需要文武相資啊。
侍臣(點頭附和):主公所言極是,有文臣出謀劃策,武將衝鋒陷陣,方能成就大業。
(這時,劉基前來求見)
朱元璋:伯溫來了,快請坐。我正與侍臣討論文武之道,你對此有何見解?
劉基:主公,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二者缺一不可。如今我們即將成就大業,更要重視文治。在軍事上,固然要勇猛善戰,但也要懂得運用謀略,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朱元璋:嗯,伯溫所言與我所想一致。近日徐達等將領在前線作戰,雖取得勝利,但我還是有些擔憂。你覺得我該如何指示他們?
劉基:主公,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應讓將領們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但也要提醒他們,不可輕敵冒進,要穩紮穩打。同時,要注意協調各部隊之間的配合,形成強大的戰鬥力。
朱元璋(沉思片刻):好,明日就派人給徐達他們送信,告訴他們要靈活應變,不可拘泥於成法。在取得勝利的同時,也要儘量減少傷亡。
第四幕:慶元之戰與方國珍的逃亡
時間:吳元年十二月,清晨
地點:應天,帥府議事廳
湯和(風塵僕僕地走進議事廳,跪地行禮):主公,末將已攻克慶元,擊敗方國珍部!方國珍遁入海島。
朱元璋(興奮地起身):好!湯和,你幹得漂亮!方國珍割據一方多年,如今終於被我們擊敗。雖然他遁入海島,但絕不能讓他有喘息之機。
湯和:末將請求繼續追擊,務必將方國珍徹底消滅!
朱元璋:先別急,方國珍在海島之上,地形複雜,我們貿然追擊可能會陷入困境。先派人對海島進行偵查,摸清情況後再做打算。同時,加強對沿海地區的防守,防止方國珍捲土重來。
李善長:主公,方國珍雖逃,但他在沿海地區還有一些殘餘勢力,我們應儘快安撫當地百姓,穩定局勢。
朱元璋:善長所言極是。派得力官員前往慶元等地,安撫百姓,恢復生產。對於方國珍的殘餘勢力,能招降的就招降,不能招降的就堅決消滅。
第五幕:天文曆法與民生關注
時間:吳元年十二月,午後
地點:應天,太史院
朱元璋(看著太史院的儀器,對太史院官員說):天文曆法關乎國家大事,你們一定要盡心盡責。如今曆法的制定進展如何?何時可以頒佈?
太史院官員(恭敬地回答):主公,曆法正在緊張制定中,目前已經完成了大部分工作。但還需要一些時間進行校驗和完善,預計明年可以頒佈。
朱元璋:嗯,曆法是國之重器,一定要準確無誤。切不可敷衍了事,否則會影響國家的農業生產和百姓的生活。
(接著,朱元璋又轉向李善長)
朱元璋:善長,近日我一直在思考滯獄問題。司法公正關乎百姓的切身利益,我們必須重視。對於那些積壓的案件,要儘快處理,做到公正公平。
李善長:臣明白,回去後就會督促相關官員,加快案件的審理進度,確保司法公正。
朱元璋:好,一定要讓百姓感受到我們的公正和關懷。只有百姓安居樂業,我們的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第六幕:郊祀之禮與日常討論
時間:吳元年十二月,傍晚
地點:應天,皇宮(在建)
朱元璋(沐浴後,與侍臣一同來到圜丘,看著正在修建的建築):郊祀之禮是國家大典,關乎對天地神靈的敬畏,也關乎國家的運勢。一定要按照禮制,精心籌備。
侍臣:主公放心,臣等定會全力以赴,確保郊祀之禮順利進行。
(這時,劉基走了過來)
劉基:主公,郊祀之禮不僅是儀式,更是向天下昭示我們的治國理念和決心。我們要透過這個儀式,讓百姓看到我們的誠意和擔當。
朱元璋:伯溫所言甚是。我們即將開創一個新的王朝,要讓天下百姓知道,我們是為了百姓的福祉而努力。在籌備郊祀之禮的同時,也要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為新王朝的建立做好充分準備。
劉基:主公高瞻遠矚。如今我們在軍事、制度、民生等方面都在穩步推進,只要我們繼續努力,大明王朝必將繁榮昌盛。
朱元璋(目光堅定,望向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