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保民書(第1/3 頁)
角色
朱元璋:元末義軍領袖,胸懷統一天下的壯志,極具戰略眼光,善於用人,致力於推翻元朝統治,建立太平盛世,在軍中威望極高。
徐達:朱元璋麾下的核心將領,智勇雙全,軍事指揮能力卓越,對朱元璋忠心耿耿,是朱元璋軍事戰略的重要執行者。
常遇春:勇猛無畏,作戰時勇往直前,銳不可當,性格豪爽,是軍中的先鋒猛將,一心渴望為朱元璋的霸業立下赫赫戰功。
李善長:朱元璋的重要謀士,足智多謀,善於處理政務和協調各方關係,為朱元璋的政治決策提供重要建議。
廖永忠:朱元璋的得力將領,負責水寨防務,作戰經驗豐富。
馮國勝:受朱元璋之命節制高郵諸軍,協助徐達作戰。
湯和:朱元璋的部將,奉命攻打永新,成功擒獲周安等人。
王漢寶:奉命率軍作戰,擊敗賊將,立下戰功。
費子賢:駐守安吉,成功擊退張士誠的進攻。
陶安:饒州知府,率領吏民堅守饒州,抵禦信州盜蕭明的進攻。
劉傑:徐達的部下,奉命攻打興化。
李清:興化守將,堅守城池,抵抗劉傑的進攻。
陳元帥:張士誠的部將,在興化與劉傑交戰。
蕭明:信州盜,攻打饒州府和婺源州。
白謙:婺源知州,因無力抵禦蕭明的進攻而赴水自盡。
俞同僉:高郵守將,堅守高郵,抵抗徐達的進攻。
徐義:張士誠的部將,奉命援救高郵,但駐軍不前。
李濟:濠州守將,收到朱元璋的招降書後未作回應。
劉大昕:被派往湖廣、荊州分省參贊機務。
陳顯達:被召回朝,結束在地方的任職。
張昶:被任命為中書省參政,協助朱元璋處理政務。
傅瓛:與張昶一同擔任中書省參政。
秦從龍:朱元璋的重要謀士,深受朱元璋敬重,其去世讓朱元璋十分悲痛。
第一幕:勸保民書與徵張決意
【時間】:乙巳年冬十月乙酉朔後不久
【地點】:朱元璋帥府
【朱元璋坐在書房中,眉頭微皺,看著手中的情報,上面寫著明玉珍取雲南失利,諸將暴掠,玉珍不能制的訊息】
朱元璋(輕嘆一聲,對身邊的謀士說):“明玉珍本欲進取雲南,卻落得如此下場。百姓遭此劫難,實在可憐。”
謀士(點頭附和):“主公仁慈,心繫百姓。明玉珍此舉,不僅損了自己的實力,也讓百姓受苦。”
朱元璋(沉思片刻):“傳我命令,備筆墨,我要寫一封遺書給明玉珍,勸他保民。百姓乃國家之本,不可肆意掠奪。”
【謀士連忙準備筆墨,朱元璋提筆寫下遺書,言辭懇切地勸明玉珍約束諸將,愛護百姓】
【幾日後,朱元璋召集眾將,商討應對張士誠的策略】
朱元璋(神色嚴肅,目光掃視眾人):“張士誠屢次侵犯我疆場,實在可惡。我們不能再坐視不管,必須舉兵征討。但師出有名,我們只問罪張士誠,切不可擾害百姓。”
徐達(拱手道):“主公所言極是,張士誠此舉不得人心,我們正可藉此機會,一舉擊敗他。”
常遇春(興奮地說):“太好了,終於可以和張士誠大幹一場了!我早就想會會他的軍隊了。”
【眾人商議已定,準備對張士誠發起進攻】
第二幕:出征淮東
【時間】:十月辛丑
【地點】:出征前的軍營
【朱元璋親自來到軍營,為徐達、常遇春等人送行】
朱元璋(對徐達和常遇春說):“此次出征淮東、泰州,任務艱鉅。你們要水陸並進,務必謹慎行事,不可輕敵。”
徐達(單膝跪地,領命道):“主公放心,末將定當竭盡全力,不負主公所託。”
常遇春(同樣單膝跪地,大聲說):“末將定要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讓張士誠知道我們的厲害!”
【徐達和常遇春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一路上,軍旗飄揚,士氣高昂】
【乙巳日,徐達的軍隊抵達泰州,與張士誠的軍隊展開激戰】
徐達(騎在馬上,指揮作戰):“將士們,給我衝!擊敗張士誠的軍隊,為我們的勝利開個好頭!”
【經過一番激烈戰鬥,徐達成功擊敗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