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論功行賞(第3/3 頁)
我加大攻勢,務必在今日拿下!”
【然而,無論李伯昇如何指揮,士兵們如何進攻,都無法突破新城的防線。此時,城中的朱文忠和胡深卻鎮定自若】
朱文忠(站在城樓上,看著城外的敵軍,冷笑一聲):“李伯昇,你就死了這條心吧,這座新城,你們是攻不下來的。”
胡深(點頭道):“正是,我們早有準備,他們的進攻不過是徒勞。”
【就這樣,李伯昇的軍隊在城下頓兵多日,始終無法攻克新城,最終無奈退兵】
【朱元璋得知此事後,對胡深的築城之功大加讚賞】
朱元璋(對使者說):“胡深此舉,保我浙東平安,居功至偉。你回去轉告他,我命人賜他名馬一匹,以表彰他的功績。”
第六幕:圍困武昌
【時間】:冬十月壬寅
【地點】:武昌城外
【朱元璋率領大軍抵達武昌,馬步舟師水陸並進,將武昌城團團圍住。他命常遇春等人在四門立柵,又在江中聯舟為長寨,斷絕了武昌城的出入之路】
朱元璋(看著武昌城,神色堅定):“陳理,你已無路可逃,趁早投降,還可免你一死。”
【隨後,朱元璋又分兵攻打漢陽、德安等州郡。所到之處,湖北諸郡紛紛歸降】
【此時,武昌城內的陳理和張定邊,面對朱元璋的大軍,憂心忡忡】
陳理(滿臉惶恐):“張將軍,如今朱元璋大軍壓境,我們該如何是好?”
張定邊(眉頭緊皺):“陛下勿憂,我們堅守城池,等待時機。朱元璋的軍隊遠道而來,糧草補給必然困難,時間一長,他們自然會退兵。”
第七幕:追封功臣
【時間】:冬十月癸卯
【地點】:武昌城外,朱元璋營帳
【朱元璋坐在營帳中,神色莊重,對身邊的謀士說】
朱元璋:“張德勝、趙德勝、桑世傑等將領,在鄱陽湖之戰中,為了我軍的勝利,英勇犧牲,他們的功績不可磨滅。我決定追贈張德勝為光祿大夫、江淮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蔡國公;趙德勝為榮祿大夫、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梁國公;桑世傑為安遠大將軍、輕車都尉、行樞密院判官,追封永義侯。你速去安排此事。”
謀士(拱手領命):“遵命,主公仁義,將士們定會銘記主公的恩情。”
第八幕:回師與閱武
【時間】:十二月甲寅
【地點】:建康
【朱元璋從武昌回到建康,稍作休息後,便前往雞籠山閱武。他觀看士兵們演練陣法,排兵佈陣,心中十分滿意】
【閱武結束後,朱元璋回到西苑,召來指揮華雲龍等將領,傳授他們用兵之道】
朱元璋(神色嚴肅,語重心長):“用兵之道,在於靈活多變。你們要懂得根據戰場形勢,變化陣勢,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要善於運用謀略,出奇制勝。在作戰時,一定要審清敵我雙方的強弱,瞭解兵力的多寡,巧妙運用奇正之術,隨機應變,這才是百戰百勝的關鍵。你們要好生記住。”
華雲龍等將領(齊聲應道):“多謝主公教誨,我等定當銘記在心。”
第九幕:新的征程
【時間】:閱武之後
【地點】:朱元璋書房
【朱元璋坐在書房中,看著地圖,心中謀劃著未來的戰略。徐達、李善長等人前來商議】
朱元璋(目光堅定):“雖然我們在鄱陽湖之戰中取得了大勝,又圍困了武昌,但天下尚未平定。張士誠稱吳王,妄圖與我爭奪天下;元朝的統治依然存在,我們的任務還很艱鉅。我們要繼續加強軍事力量,訓練士兵,提升戰鬥力;同時,要治理好已佔領的地區,發展經濟,贏得百姓的支援。諸位,有何想法?”
徐達(拱手道):“主公所言極是。我們應加強軍隊訓練,制定更加完善的戰略戰術,為下一步的征戰做好準備。”
李善長(點頭道):“我會全力治理好後方,確保糧草充足,為前線提供堅實的支援。”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共同商討著未來的計劃,充滿了信心和鬥志】
朱元璋(看著眾人,滿意地點點頭):“好,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實現統一天下的大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