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洪武七年正月(第2/4 頁)
【朱元璋微微搖頭,說道。】
朱元璋(嚴肅地說):“設官分職,應因時制宜。王性初入仕,未滿考不得輕調。為官者,需在一個職位上積累經驗,才能更好地為百姓服務。”
【詹同領命退下。這時,中書省官員出列,奏請鑄錢事宜。】
中書省官員(認真地說):“陛下,中書省奏請寶源局及各行省以廢錢及舊器銅鑄洪武通寶小錢,臣等已擬定了標準。”
【朱元璋接過標準,仔細檢視後,說道。】
朱元璋(緩緩地說):“鑄錢應以輕重為準,不以多寡為則。你們所擬定的標準,需再斟酌。鑄錢乃國家大事,關乎經濟穩定,不可馬虎。”
【中書省官員領命退下,眾人開始議論起鑄錢的重要性。】
【大臣庚(輕聲說):“這鑄錢,關係到百姓的生活和國家的經濟。若鑄錢不當,可能會引發物價波動,影響民生。”
【大臣辛(點頭表示贊同):“是啊,陛下的決策英明,以輕重為準,才能保證貨幣的穩定。”】
第五幕:軍事部署,賑濟暖民心
【時間】:朝堂上,朱元璋開始部署軍事與賑濟事務。】
【地點】:奉天殿
【朱元璋(目光堅定,大聲說):“朕諭都督府臣,選浙江杭州、金華、衢州、紹興四衛精兵七千五百人增守中立府。這中立府,地處江淮之間,乃戰略要地,務必加強防守。”
【都督府大臣(連忙跪地領命):“臣遵旨,定當挑選精銳,增守中立府。”
【接著,朱元璋又說道。】
朱元璋(關切地說):“松江府水災,百姓受災嚴重。每戶賜錢五千,以解燃眉之急。”
【戶部尚書(領命道):“臣遵旨,即刻安排發放賑濟款。”
【壬申日,朱元璋又命工部令太倉海運船附載戰襖及褲各二萬五千件賜遼東軍士。】
【工部尚書(恭敬地說):“陛下放心,臣定當督促海運船,儘快將戰襖及褲送達遼東。”
【大臣壬(小聲對旁邊的大臣說):“這浙江四衛,兵強馬壯。增守中立府,可確保江淮地區的安全。松江府受災,陛下及時賑濟,真是愛民如子。”
【大臣癸(點頭附和):“是啊,還有遼東軍士,陛下也時刻牽掛著。有這樣的君主,是我大明之福。”】
第六幕:祭祀衛所,授職改機構
【時間】:甲戌日,朝堂上進行祭祀與衛所調整相關事務的奏報。】
【地點】:奉天殿
【禮部尚書劉昭先出列,奏道。】
劉昭先(恭敬地說):“陛下,今日享太廟,祭祀儀式已圓滿完成。”
【朱元璋微微點頭,說道。】
朱元璋(沉穩地說):“祭祀太廟,乃我大明尊崇祖先、傳承國本的大事。務必確保祭祀儀式的莊重與肅穆。”
【接著,定遼都衛奏並衛所官軍,進行了一系列衛所人員歸屬調整。】
定遼都衛官員(詳細奏報):“陛下,內調千戶餘機領中後二所往金州守禦,俱隸都衛。此次調整,可最佳化衛所佈局,加強遼東地區的防禦。”
【朱元璋(微微皺眉,思考片刻後說):“遼東地區,防禦不可鬆懈。此次衛所調整,要確保各衛所之間協同作戰,共同保衛邊疆。”
【長興侯耿炳文也出列奏請授鞏昌、慶陽、平涼三衛土著頭目石抹仲榮等三十九人職,朱元璋批准。同時,改王相府牧正署為孳生所。】
【大臣子(小聲對旁邊的大臣說):“這鞏昌、慶陽、平涼,地處西北,是抵禦外敵的重要防線。授土著頭目官職,可團結當地力量,共同守衛邊疆。”
【大臣醜(點頭附和):“是啊,這機構改名,也能更好地發揮其職能,為國家服務。”】
第七幕:屯田管理,軍事捕海寇
【時間】:朝堂上,繼續討論屯田與軍事事務。】
【地點】:奉天殿
【朱元璋(神色凝重,大聲說):“河南、山東、北平兵衛,關係到我大明的北方防線。朕命都督僉事王簡往彰德、王誠往濟寧、平章李伯昇往真定統理軍政,負責鎮守、屯田、訓練事務。”
【三位將領(連忙跪地領命):“臣等遵旨,定當盡心盡力,完成任務。”
【接著,朱元璋詔以靖海侯吳禎為總兵官,都督僉事於顯為副總兵官,領水軍出海巡捕海寇。】
【吳禎(堅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