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洪武八年二月(第1/3 頁)
初月祭祀,歸降之臣入朝
【洪武八年二月辛卯朔,天色微亮,南京城的皇宮內便忙碌起來。太廟之中,香菸嫋嫋,朱元璋身著莊重的祭服,神情肅穆地站在歷代帝王的牌位前,舉行祭祀大典。】
朱元璋(神色莊重,輕聲呢喃):“列祖列宗在上,今我大明初定,朕定當勤勉治國,不負祖宗所託,保我大明江山永固,百姓安居樂業。”
【祭祀完畢,朱元璋回到奉天殿,剛坐下,便有太監高聲通報。】
太監(尖著嗓子喊道):“陛下,故元平章柴驢兒、右丞於真自寧夏來降,現已在殿外等候。”
朱元璋(微微點頭,神色平靜):“宣他們進來。”
【柴驢兒和於真走進大殿,連忙跪地行禮。】
柴驢兒、於真(齊聲說道):“罪臣柴驢兒(於真)拜見陛下,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看著他們,目光平和):“起來吧,如今你們既已歸降我大明,便是我大明的子民。朕既往不咎,賜你們襲衣、綺帛,望你們日後能為大明效力。”
柴驢兒(感激涕零,叩首道):“陛下聖恩浩蕩,罪臣願肝腦塗地,以報陛下之恩。”
【旁白:寧夏,地處西北邊陲,是中原通往北方的重要通道,戰略位置極為重要。自古以來,這裡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軍事地位突出。柴驢兒和於真的歸降,對於明朝加強對西北邊疆的控制,有著重要意義。 】
於真(連忙附和):“陛下放心,臣定當竭盡全力,為大明的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朝堂任免,官員調動新職
【祭祀與歸降之事剛過,朝堂上便開始了官員任免的議程。】
吏部官員(上前一步,恭敬地呈上奏摺):“陛下,臣啟奏官員任免一事。擬以工部尚書李敏為江西行省參政,擢都督府經歷韓焯為戶部尚書,以戶部尚書俞溥為江西行省參政。望陛下恩准。”
朱元璋(接過奏摺,仔細翻閱後,緩緩說道):“李敏在工部任職期間,表現尚可,江西行省事務繁雜,他去那裡可發揮其才能。韓焯雖為都督府經歷,但在財政方面見解獨到,擢升為戶部尚書,望能整頓戶部事務。俞溥去江西行省,也當勤勉盡責。朕準了。”
【旁白:江西行省,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地形以丘陵、山地和平原為主,自然資源豐富,農業和手工業發達,是明朝重要的經濟區域之一。將工部尚書李敏調任江西行省參政,有助於促進當地的經濟建設和行政管理。而戶部尚書一職,掌管國家財政,韓焯的任命體現了朱元璋對其財政管理能力的認可。 】
吏部官員(跪地謝恩):“陛下聖明,臣代諸位官員謝主隆恩。”
天文異象,禮儀規制再定
【壬辰夜,欽天監官員神色慌張地進宮求見。】
欽天監官員(跪地,聲音顫抖):“陛下,大事不好!昨夜太陰犯五諸侯,此乃天象示警啊!”
朱元璋(臉色微微一變,但很快恢復鎮定):“天象之事,不可盡信,但也不可不察。你且退下,密切關注天象變化。”
【欽天監官員退下後,禮部官員上前奏報。】
禮部官員(恭敬地說):“陛下,臣等商議,將外夷山川附祭於各省山川之次,以彰顯我大明的威嚴和包容。廣西附祭安南、占城、真臘山川,廣東附祭三佛齊、爪哇山川,福建附祭日本、琉球山川,遼東附祭高麗山川,陝西附祭西域山川。同時,已制定詳細的祭祀儀式。”
【朱元璋思索片刻,點頭說道】:“准奏。祭祀乃國之大事,不可有絲毫馬虎。務必確保儀式莊重肅穆,讓外夷知曉我大明的禮儀之邦風範。”
【旁白:在古代,天文現象被視為上天的警示,常常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視。太陰犯五諸侯,雖無科學依據證明其與人事的直接關聯,但在當時的觀念中,卻被視為一種預兆。而對外夷山川的附祭,不僅是一種宗教儀式,更是一種政治象徵,體現了明朝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力,以及對天下秩序的構建。 】
禮部官員(跪地領命):“陛下放心,臣等定當嚴格按照儀式執行。”
地方設防,刑罰敕令寬嚴
【甲午日,朝堂上討論起地方事務。】
兵部官員(上前奏報):“陛下,湖州地處江南要衝,為加強防禦,臣建議置湖州守禦千戶所。”
朱元璋(微微點頭,目光堅定):“湖州乃江南富庶之地,地理位置重要,準你所奏,即刻著手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