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洪武三年七月(第2/3 頁)
國家大典,容不得半點差錯。陳右丞,你對此有何看法?
陳昧(恭敬地回答):大人,草民查閱了諸多典籍,認為我們應遵循古禮,同時結合我大明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比如,在祭祀的流程上,可簡化一些繁瑣的環節,提高效率。
禮部尚書(微微點頭):簡化流程,倒也可行。但祭祀的規格和儀式的莊重性不能丟。
陳昧:大人所言極是。草民還建議,在祭祀前,應對參與祭祀的人員進行嚴格的培訓,確保他們熟悉禮儀流程。
禮部尚書:嗯,這一點很重要。陳右丞,此事就由你負責安排。
陳昧(拱手領命):遵命,大人。草民定會認真籌備,確保祭祀儀式順利進行。
旁白:經過陳昧的精心籌備,祭祀儀式順利舉行。朱元璋對祭祀儀式十分滿意。
朱元璋(對禮部尚書和陳昧讚許道):此次祭祀儀式莊重肅穆,可見你們用心了。陳昧,你在太常寺任職期間,表現不錯,繼續努力。
陳昧(跪地謝恩):陛下謬讚,此乃禮部尚書領導有方,草民只是盡了微薄之力。
第四幕:外放任職,地方治理
時間:陳昧外放擔任河南行省參政期間
地點:河南行省衙門
旁白:河南行省衙門內,陳昧與地方官員們正在商討民生事務。
地方官員甲(面露憂色):陳大人,如今河南多地遭遇旱災,百姓生活困苦,糧食歉收,該如何是好?
陳昧(沉思片刻):當務之急,是要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同時,組織百姓打井抗旱,尋找水源,盡力減少旱災的損失。
地方官員乙:陳大人,開倉放糧雖能解燃眉之急,但庫存有限,難以長久維持。
陳昧:我已修書向朝廷請求支援,相信不久後便會有回應。此外,我們還可以鼓勵百姓種植一些耐旱的作物,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旱災。
地方官員代表:陳大人,您初來乍到,便能如此心繫百姓,實乃河南百姓之福。
陳昧:諸位過獎了。身為朝廷官員,為百姓謀福祉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大家齊心協力,定能幫助百姓度過難關。
旁白:在陳昧的帶領下,河南行省積極應對旱災,百姓的生活逐漸穩定下來。朝廷得知此事後,對陳昧的表現給予了肯定。
第五幕:王府任職,君臣對談
時間:陳昧擔任北平燕王(朱棣)府右相期間
地點:北平燕王府
旁白:北平燕王府內,朱棣與陳昧正在書房中交談。
朱棣(目光炯炯,看著陳昧):陳右相,如今北方邊境局勢不穩,蒙古殘餘勢力時常侵擾,你有何良策?
陳昧(拱手行禮,認真地說):殿下,依臣之見,我們應加強邊境防禦,增派兵力,修築防禦工事。同時,可採取懷柔政策,與蒙古部落進行貿易往來,增進彼此的瞭解和信任。
朱棣(微微點頭):增兵防禦,修築工事,這是必要之舉。但懷柔政策,是否可行?蒙古人向來兇悍,恐怕難以輕易感化。
陳昧:殿下,貿易往來並非單純的商業行為,而是一種交流方式。透過貿易,我們可以讓蒙古人瞭解我大明的繁榮和強大,同時也能掌握他們的動向。而且,在貿易過程中,我們可以設定一些限制,確保邊境安全。
朱棣(沉思片刻,笑道):陳右相所言,頗有道理。就依你之見,先擬定一份詳細的計劃,呈遞給朝廷。
陳昧:遵命,殿下。臣定會盡快完成計劃,為殿下分憂。
第六幕:朝堂讚譽,仕途回顧
時間:洪武三年七月乙巳日後不久
地點:應天,奉天殿
旁白:奉天殿內,朱元璋與群臣正在商議朝政。
朱元璋(微笑著對群臣說道):朕聽聞陳昧在各地任職期間,都表現出色,為國家和百姓做出了不少貢獻。從協助修編《大明律》,到管理太常寺禮儀,再到外放治理地方,如今又在燕王府任職,他的能力和忠心值得肯定。
李善長(出列,拱手說道):陛下,陳昧雖曾仕元,但歸降我大明後,一直盡心盡力,確實是個人才。
劉伯溫:陛下,陳昧不僅能力出眾,而且善於學習和適應新環境。他在不同的崗位上都能迅速進入角色,為朝廷解決問題。
刑部尚書:陛下,陳昧在修編《大明律》時,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對完善我大明的法律體系功不可沒。
禮部尚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