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甯浩的排面(第1/2 頁)
悅鹿書院的陸子畫,也腦殼發懵。
這可是南湘府所有讀書人的半個夫子,督學院學政大人蘇牧。
聖院欽點的儒家官員啊!
他竟然跟樹德書院的甯浩稱兄道弟……
一個四十多歲。
一個十八歲。
肯定不是一個爹生的,也不同姓,那就是忘年交。
什麼人值得一府學政去交好?
嗡~
陸子畫似乎想到了什麼,腦瓜子嗡嗡作響,身形抑制不住地顫抖。
是的!
他想到了剛才懸鏡司孫兵大人的話,貫府天驕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是真的!
這位邀請他來懸鏡司做客的甯浩,就是永安州的儒道標杆,所有讀書人心目中的英雄。
以一己之力,改變永安州文運的文曲星!
此刻。
陳平安面對督學院學政蘇牧的質問,深吸了口氣,道:“甯浩是我懸鏡司的懸鏡人!”
“什麼?”
“什麼!”
蘇牧跟宋知命齊齊驚呼,一臉驚愕地看著甯浩。
“浩弟,你……你加入懸鏡司了?”蘇牧急的呼吸都急促起來。
加入懸鏡司,那就是曹玄德的人。
這還怎麼加入聖院?
被懸鏡司捷足先登了!
宋知命扼腕嘆息,道:“寧學士,儒道修行,當一步一個腳印,科舉至聖,這才是讀書人的路,你……你怎麼走捷徑?這對你將來的君子劫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君子之劫,是需要極大的名望名氣。
儒道修行,為什麼五品是德行,四品是君子?
就是因為讀書人要修德行,傳播自身的美名,讓天下讀書人認可稱讚。
當美名達到一定高度,在破境入四品境時,文道會降下文劫,這時候在儒家圈子中積攢的美名和聲望,就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舉成為君子。
譬如當文道叩問天下讀書人,某某學士一生作了哪些詩詞,有哪些優秀事蹟……
這時候有名氣的五品儒家學士,就會得到讀書人對文道的回應:xx學士乃真君子!
眾所周知。
懸鏡司在讀書人和武夫心中的好感度很低,所以一個五品德行境的人渡君子之劫,文道叩問時,讀書人肯定會紛紛搖頭:此人不是君子!
那不就完蛋了?
所以甯浩加入懸鏡司,將來渡君子劫時,還怎麼去應劫?
分分鐘失敗!
這也是讀書人雖然在懸鏡司歷練,但不會真心加入的緣故。
當然,懸鏡司也不屑招錄儒家學士成為同僚,除非特別出彩的天驕。
至於君子之劫……天驕自有天驕的應劫手段。
不然能叫天驕嗎?
‘君子之劫?我有華夏先賢護體,天下誰人不識君?’
甯浩也是看過方晴雪贈送的書籍,知道君子之劫是什麼。
他對此淡然一笑。
華夏先賢護體,還怕天下人不知道他的美名?
他一生行事,必然坦坦蕩蕩。
而且橫渠四句的大宏願,隨時盯著他的。
“謝知府大人關心,學生心中有數!”甯浩抱拳致謝。
“哎!”
宋知命嘆了口氣,沒有再多說什麼。
人各有志。
也能夠理解,畢竟應陽縣太貧瘠了,寒門太難出貴子。
而加入懸鏡司,有機會可直達天聽,不得不說是逆天改命的機會之一。
“不說這些了!”
宋知命神色旋即變得冷淡起來,看向陳平安,道:“陳平安,言歸正傳,犬子宋仁犯了何罪,你們將他羈押於此?還動以水刑,嚴刑逼供!”
陳平安道:“一場誤會,事情是這樣的……”
陳平安將事情的緣由說了出來。
核心意思就是……甯浩想邀請兩個讀書人過來交流聖賢學問。
但懸鏡人吳禮,沒弄懂意思,強行將人羈押過來,確實有錯在先。
不過懸鏡司上下,已經賠禮道過歉了,並保證八抬大轎送宋公子回藏書樓。
但宋公子始終拒絕,並羞辱懸鏡司上下。
“血口噴人!”
宋仁聽完陳平安的話後,當時就急了。
搞的好像是他有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