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老六的‘四大發明\’(第1/2 頁)
看著眼前的兩個托盤,在看到扶蘇以及小六那神秘的笑容,就算是秦王嬴政也是被激起了興趣,同時對這兩樣東西更加的好奇了起來。
等到扶蘇來到自己面前的時候,秦王嬴政也是站了起來。也是在扶蘇那期待的目光當中,掀開了一個托盤上的紅布。
看著呈現在自己面前潔白而很薄的東西,饒是見多識廣的秦王嬴政,也是皺起了眉頭,眼神看向扶蘇,語氣也是有些失望的說道:
“扶蘇,這是何物?”
扶蘇同樣也是聽出了父王語氣當中的失望,但是卻一點都不在意,指著托盤上的物品解釋道:
“啟稟父王,這乃是兒臣與六弟共同研製的,可以用於承載書寫的,也可以替代笨重而貴重竹簡的東西,六弟為之命名為——紙......”
聽到可以替代笨重而貴重的竹簡,秦王嬴政方才正色起來,也是再次仔細端詳起這小小的東西。
要知道,當扶蘇第一次看到紙的時候,其是多麼的難以置信,而當自己親自實驗了它的書寫方便的時候,又是多麼的激動!
以前大家記載或者書寫的承載物都是竹簡,而竹簡製作又是太過於昂貴,並且記錄起來又有種種的不便,這就讓大秦想要推廣教育的事情,並不會那麼的順利。
而且,推廣當中所需要的錢財,也將是海量的,而且也將會隨著人數的越來越多,其成本也會越來越大!
目前大秦的書籍都是以竹簡的方式記錄的,而竹簡也是成為了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竹簡書寫不僅是一種文字記錄方式,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徵。然而,這種書寫方式的繁雜性以及其製作成本的高昂性,卻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決定了其在歷史長河中的特殊地位。
首先,從書寫的角度來看,竹簡書寫繁雜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取材艱難。在古代,沒有現代高科技的開採與製作技術,所以用於書寫文字的竹簡來源就相對較為艱難。
只有當原始森林中選出的優質竹子經過加工處理後,才能成為可供書寫的材料。這一過程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還需要一定的技術手段。
其二,加工工藝繁瑣。選好材料後,還需進行刮青、烘烤、壓平等多道工序的加工。
這些工藝步驟複雜繁瑣,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心的操作和精確的掌握。即使是一個熟練的工匠,也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這些工序。
其三,文字刻寫困難。竹簡上的文字並非像我們現在使用的電腦或手機那樣輕鬆敲擊鍵盤就能完成,而是需要工匠用刀刻或者用毛筆書寫。
無論是哪種方式,都需要一定的書法基礎和長時間的練習。由於古代並沒有紙張的發明,這樣的刻寫或書寫需要在每一根竹簡上進行,極為費時費力。
其次,從製作的角度來看,竹簡製作的昂貴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材料成本高。由於竹子生長週期長、選材要求高,使得用於製作竹簡的原材料成本較高。再加上需要經過多道工序的加工處理,進一步增加了其成本。
其次,人工成本高。由於竹簡的製作過程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而當時的生產力水平相對較低,因此人工成本也相對較高。這種高昂的人工成本在古代社會中成為了一種特殊的財富象徵。
再者,由於古代社會的生產力水平相對較低,竹簡的產量相對較少,因此其價格也相對較高。這種昂貴的價格使得竹簡在當時的社會中成為了一種奢侈品,只有少數富有的貴族或學者才能擁有和閱讀竹簡書籍。
可以說,竹簡是華夏曆史上的偉大出現,也是將華夏文明傳承了下來,然而其製作的難度以及其昂貴程度,也是成為阻礙教育推廣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紙張的出現,則是將這種障礙打破了,也將教育的推廣打通了道路!
紙張,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作為華夏的四大發明之一,其出現與普及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古代的竹簡、絲綢到現代的紙張,每一次的革新都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本文將探討紙張出現的意義,從歷史、文化、經濟和科技等多個角度分析其深遠影響。
紙張的出現,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古代,人們曾使用竹簡、絲綢等材料來記錄資訊,但這些材料存在諸多不便。
隨著造紙術的發明,人們終於有了方便、廉價的書寫材料。這一變革,極大地促進了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