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萬民軍(第1/2 頁)
漢江鎮這個距離寧吉一百五十里的小鎮此時已經沒了往日的繁華。漢江鎮坐落在漢江邊上,是雲州有名的碼頭小鎮,平日來往商販絡繹不絕。
但三日前,叛軍入駐漢江鎮後,便再也沒有商隊來了。鎮上的富豪早已在叛軍來之前,便帶著能拿上的家產向寧吉 跑去了。而現在鎮中留下的大多是沒來得及跑,或者普通的百姓。
而漢江最大的府邸門口,幾個叛軍士卒把守著大門,府中各處已經被叛軍的軍官佔據。叛軍不止有南越一帶的流民,還有許多本地城寨之中的山民。
自去年洪水氾濫起,南越各地糧產驟降,許多地方都出現了流民,南越六州各知州怕影響自己的官運,皆知情不報,最後是南越經略安撫使謝筠發先各地流民暴漲。於是下到各處才發現,漢江下游洪水氾濫,百姓流離失所。
於是他連忙上書朝廷,稟告此事,同時對六州知州進行問罪。他又聯合四司中的其他三位,對六州流民和洪水之事進行處理。
朝廷收到訊息後,也撥下來三百萬兩白銀,同時派遣工部侍郎呂定安全權負責南越水患。
本以為只要好好處理流民與水患之事便可,卻沒想到,當眾人帶著朝廷撥下的物資與銀兩到達之時,六州各處已經鬧起了匪患。
謝筠也帶隊各處平定匪患,四處安撫流民。呂定安也馬不停蹄的各處救災,安撫流民,設立粥棚,治理水患。
但不知為何,六州各處同時出現了一批一千人的部隊他們稱自己為萬民軍,這部隊四處收攏流民,山匪,南越各城寨也紛紛加入其中。
南越一片大好的形勢,一下子亂了起來。在外平定匪患的謝筠被萬民軍伏擊,而後不堪受辱自刎而死。
呂定安等人收到訊息後,便向朝廷稟報,而後各州表現各不相同,有的棄城而逃,有的開城投降,有的死戰不退。但無論怎麼說,六州淪陷速度遠超所有人的預期。從向朝廷求援的時候,到徐元祿帶兵到達南越,兩個月的時間,南越六州淪陷。
萬民軍相繼攻克多個城池後,四處收攏各州的叛軍,收繳上萬叛軍的武器甲冑,至此南越全境變為了叛軍的土地。
當徐元祿到達南越之時,迎接他的是已經打了十餘場勝仗的萬民軍。
雖然徐元祿知曉萬民軍收繳了許多當地乾軍遺留下來的武器,但他怎麼都不會想到,自己會遇見一支精銳程度同京師三大營相差無幾的部隊。不管是裝備還是戰鬥力,都不可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軍。
兵分三路的做法,也讓徐元祿損失了絕大多數部隊。如今他只能在寧吉等待後續部隊的到達,他們才有機會反攻出去。
此時的漢江鎮,已經沒有多少百姓,只有來來往往的萬民軍。此處已經陸陸續續集結了六州二十萬人的部隊,其中著甲的有三萬人,而精銳有五千人。
府邸之中,萬民軍統帥崔古看著眼前的地圖,和萬民軍的一眾將領討論著接下來的安排。
經過兩月的努力,南越境內已經安頓了下來,萬民軍也氣勢高漲,在接連打了十多場勝仗後,萬民軍對乾朝軍隊的害怕已經沒有了。
崔古看著離漢江鎮一百五十里地的寧吉,那裡是整個安南路的中心,那裡是徐元祿駐紮的地方。而寧吉周圍,還有幾個小城,崔古沒有直搗黃龍的想法,而是決定穩紮穩打,一步步向寧吉方向推進。
先將漢江鎮最近的商越城打下,而後向分三路,向寧吉,台州,三山進軍,十五萬人圍困寧吉,切斷糧草,圍而不攻。
寧外兩路拿下臺州,三山後,合兵圍攻寧吉,拿下寧吉而後北上,東進,拿下安南全境。之後只要守住安南路,便可。
崔古在腦中暗自想到,而後與一眾將領討論起來。這些將領,有的是南越各部的頭人,有的是各地叛軍頭目,有的是降軍將領。
此刻,他們因各種利益糾集在一起,他們目的各不相同,但此刻的目標是一致的,抵抗住大乾的官軍,拿下安南路。
眾人分析推演崔古方案的可行之處後,便將計劃決定了下來。而後各個將領開始爭取帶兵攻佔三山和台州兩處,但卻沒有人提出跟隨崔古進攻寧吉。
當然沒人想要跟著大軍一起進攻寧吉,不僅需要服從崔古的安排,還賺不到什麼銀子,可分兵攻打其他兩處便不同了,他們帶著自己的部隊,搶到的都是自己的東西,而且人還少,沒有這麼多人分功勞。想想便知道應該選什麼。
崔古看著手下諸多將領都是選擇去打三山,台州兩處,用力拍了一下桌案,開口喝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