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經濟發展與暗藏危機(第1/2 頁)
蜀漢初嘗勝利果實,士氣大振,林悅趁熱打鐵,全身心投入到經濟發展規劃中。她召集了一眾擅長農事、商貿的官員,在營帳中展開激烈討論。
“各位,如今軍事上稍有起色,可經濟才是長久發展的根基。大家有什麼想法,儘管說來。”林悅目光掃視眾人,充滿期待。
負責農事的李大叔率先發言,他撓撓頭,有些拘謹地說:“林軍師,咱這荒地不少,要是能多開幾塊農田,糧食產量肯定能上去,可這耕牛不夠啊,好多地都荒著。”
林悅微微點頭,正思索間,那個鬧出過給戰馬裝反蹄鐵烏龍的獸醫老者湊了過來,笑著說:“林軍師,要不我去周邊村子瞅瞅,看看能不能多收些耕牛,再給大夥講講怎麼養牛,保準把牛養得壯壯實實!”
林悅眼睛一亮:“好主意!就這麼辦。”眾人又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逐漸敲定了開墾荒地、推廣新農具、興修水利等一系列農業發展計劃。
商貿方面,年輕的商人王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林軍師,咱們蜀漢特產不少,可一直沒賣上好價錢。要是能組織商隊,和周邊郡縣互通有無,肯定能賺不少錢。”
林悅讚許道:“不錯,不過路途遙遠,商隊安全得保障好。”於是,眾人又商討出商隊由士兵護送、設立驛站保障補給等方案。
農業計劃剛開始推行,就遇到了難題。村民們對新農具不熟悉,操作起來手忙腳亂。有個叫劉大膽的年輕後生,非要嘗試新的犁地工具,結果不小心把犁鏵插進了土裡,怎麼拔都拔不出來,急得滿頭大汗。
“這啥玩意兒啊,還不如我那老鋤頭好使!”劉大膽嘟囔著。林悅趕緊安排工匠到田間地頭,手把手教村民使用新農具,還現場演示新農具的高效,這才讓大家慢慢接受。
商隊這邊同樣不順利。第一次出商隊,負責帶隊計程車兵小李因為迷路,差點把商隊帶進了山賊的地盤。幸好眼尖的夥計發現遠處山賊的旗幟,及時提醒,小李這才帶著商隊繞了個大圈,有驚無險。
回到營地,小李滿臉羞愧,低著頭向林悅請罪:“林軍師,我……我太沒用了,差點壞了大事。”林悅笑著安慰他:“沒事,第一次難免的,下次出發前多研究研究地圖,再找幾個熟悉路況的嚮導。”
經過一番努力,蜀漢的經濟逐漸有了起色。農田裡莊稼茁壯成長,豐收在望;商隊往來頻繁,帶回了大量的物資和財富。百姓們的生活漸漸富足起來,營地和村莊裡都洋溢著喜悅的氛圍。
然而,就在林悅為經濟發展成果感到欣慰時,一份秘密情報打破了短暫的平靜。探子來報,東吳孫權表面上按兵不動,暗地裡卻在加緊訓練水軍,還與曹操的謀士賈詡秘密通訊,似乎在謀劃著針對蜀漢的行動。
劉備得知訊息後,立刻召集林悅、諸葛亮等人商議。“這孫權,果然不懷好意,我們該如何應對?”劉備眉頭緊鎖,神色憂慮。
諸葛亮沉思片刻,緩緩說道:“孫權此舉必定是想趁我們立足未穩,聯合曹操給我們致命一擊。我們必須加強防禦,同時想辦法分化他們的聯盟。”
林悅點頭表示贊同:“亮兄所言極是。我們一方面要在邊境增派兵力,加固防線;另一方面,我覺得可以派人潛入東吳,散佈謠言,製造孫權和曹操之間的矛盾。”
劉備採納了林悅的建議,挑選了幾個機靈的探子,喬裝打扮後潛入東吳。探子們按照林悅的指示,在東吳的市井街巷、軍營附近散佈謠言,說曹操打算在事成之後吞併東吳,獨吞戰果。
謠言越傳越廣,很快就傳到了孫權的耳朵裡。孫權心中起疑,對與曹操的合作產生了動搖。就在孫權猶豫不決時,蜀漢這邊卻迎來了一個意外之喜。
一位名叫馬鈞的能工巧匠慕名而來,他自稱有辦法改良諸葛連弩,提高其威力和射速。林悅大喜過望,立刻將馬鈞請進了營帳。
馬鈞二話不說,從隨身攜帶的箱子裡拿出一些零件,開始對諸葛連弩進行改裝。經過一番忙碌,改裝後的諸葛連弩呈現在眾人面前。馬鈞親自演示,只見弩箭如雨點般射出,速度快、威力大,讓在場的人都驚歎不已。
有了改良後的諸葛連弩,蜀漢軍隊的戰鬥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林悅趁熱打鐵,組織士兵們進行針對性訓練,熟練掌握新武器的使用方法。
同時,她還根據戰場上的實際情況,對軍隊的陣型進行了調整。將原本較為鬆散的陣型改為更加緊湊、靈活的魚鱗陣,增強了軍隊的防禦力和機動性。
在邊境防線,士兵們日夜巡邏,加固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