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篤定前行,夢想璀璨(第1/2 頁)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成奇勳和曹尚佑站在巴黎藝術學院的校園裡,看著平臺上不斷更新的成功案例和孩子們充滿幸福的照片,心中滿是成就感。然而,他們深知,在殘障兒童文創教育事業的道路上,永遠不會有終點,新的挑戰正悄然降臨。
隨著平臺在殘障兒童教育和康復領域的工作不斷深入,如何科學、準確地評估教育和康復效果,成為了擺在他們面前的重要課題。目前,平臺採用的評估方式較為傳統,主要依靠教師和康復治療師的主觀評價,缺乏系統、全面的評估體系。這不僅難以準確衡量孩子們的進步和成長,也不利於平臺總結經驗、改進服務。
成奇勳和曹尚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決定組織專業團隊,研發一套科學的評估體系。他們邀請了教育測量學、心理學、康復醫學等領域的專家,共同商討評估體系的設計方案。在第一次專家研討會上,氣氛熱烈而緊張。一位教育測量學專家提出:“我們應該從知識技能掌握、社會適應能力、心理發展等多個維度進行評估,採用標準化測試、觀察記錄、家長反饋等多種評估方法相結合。” 另一位心理學專家則補充道:“對於殘障兒童來說,心理狀態的變化尤為重要,我們需要設計專門的心理量表,定期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估。”
經過多次深入的討論和研究,專家團隊初步制定了一套評估體系框架。然而,在實際測試過程中,又出現了新的問題。部分評估指標過於複雜,難以在實際操作中準確測量;一些評估方法對於偏遠地區的學校和康復中心來說,實施難度較大。成奇勳和曹尚佑再次召集專家團隊,對評估體系進行最佳化。他們深入偏遠地區的學校和康復中心,實地瞭解工作人員和孩子們的實際情況,與一線教師和康復治療師進行溝通交流。根據反饋意見,專家團隊對評估體系進行了簡化和調整,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經過數月的努力,一套科學、全面、可操作的教育和康復效果評估體系終於誕生。平臺立即組織工作人員進行培訓,確保他們能夠熟練運用這套評估體系。在一次對殘障兒童的評估中,工作人員運用新的評估體系,全面、準確地瞭解了孩子們的學習和康復情況。透過資料分析,發現了一些之前未被關注到的問題,為後續制定個性化的教育和康復計劃提供了有力依據。
就在平臺為評估體系的完善而欣喜時,另一個問題接踵而至。隨著平臺募集資金的不斷增加,社會各界對資金的監管和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捐贈者和媒體開始質疑平臺資金的使用是否合理,擔心存在資金挪用或浪費的情況。
成奇勳和曹尚佑得知此事後,高度重視。他們明白,資金的監管和透明度是平臺公信力的重要保障,必須妥善解決。成奇勳親自組織財務團隊,對平臺的資金流向進行全面梳理和審查。他們建立了詳細的資金使用臺賬,每一筆資金的來源和去向都記錄得清清楚楚。同時,邀請專業的審計機構對平臺的財務狀況進行年度審計,並將審計報告向社會公開。
為了進一步提高資金的透明度,平臺開發了專門的資金管理系統,捐贈者可以透過系統實時查詢自己捐贈資金的使用情況。在一次與捐贈者的溝通會上,成奇勳詳細介紹了平臺的資金管理措施和使用情況:“我們深知每一筆捐贈都承載著大家的愛心和期望,我們一定會嚴格監管資金的使用,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透過這個資金管理系統,大家可以隨時瞭解資金的流向,監督我們的工作。” 捐贈者們對平臺的做法表示認可和讚賞,疑慮逐漸消除。
除了評估體系和資金監管問題,平臺還面臨著專業人才流失與新老交替的難題。隨著平臺的發展,一些資深的教師和康復治療師因為個人發展、家庭等原因,選擇離開平臺。而新入職的員工雖然充滿熱情,但在專業技能和經驗方面還存在不足。這給平臺的服務質量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成奇勳和曹尚佑決定加強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他們與高校合作,建立了實習基地,為高校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吸引優秀的畢業生加入平臺。同時,制定了完善的員工培訓計劃,定期組織內部培訓和外部進修,提升員工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在一次內部培訓中,邀請了一位行業內的知名專家為新入職的員工授課。專家透過實際案例分析和現場演示,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殘障兒童教育和康復的最新理念和方法。新員工們聽得聚精會神,不時地做著筆記,課後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為了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忠誠度,平臺還注重企業文化建設。組織豐富多彩的團隊活動,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