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不必客氣(第1/3 頁)
事件終於落下帷幕,林向安長舒了一口氣。
自賭坊案發以來,他一直奔走謀劃,如今吳家倒臺,涉案之人盡數緝拿,縣中風波漸息,才真正有了片刻輕鬆的餘裕。
這樁大案能如此迅速地處理,趙澤的助力不可忽視。
按照慣例,涉及抄家問罪的大案,即便縣衙再盡力,也需層層上報,來回折騰少說半年。
然而,趙家在朝中有人,關鍵時刻只需遞一句話,案件便能優先處理,審訊、緝捕、定罪,一環緊扣一環,效率遠超尋常。
————————時間線回到趙澤剛回來的時候————————
此番回鄉,趙澤本是為了探望舊友,未曾想竟牽扯進這場風波,乾脆留在縣城,直至劉知縣將案情查清。
趙澤並沒有走科舉仕途的路,他的祖父從邊鎮調回京城任京營提督,而他舅舅一直在京裡任職。
這樣的背景下,直接被家裡安排去國子監讀書。
國子監的生源多種多樣,既有透過科舉選拔的優秀學子,也有因家世、貢獻或捐資入學的人。
大致分為四類:舉監、貢監、廕監、例監。
舉監:指參加京師會試未中進士的舉人,由翰林院擇優選送入國子監學習者。
貢監:由地方官學選拔的優秀生員(如秀才)送入國子監學習者。
廕監:官員子弟因父輩功勳或官職而被特許入國子監學習者。
例監:透過捐納銀兩等方式取得入國子監資格的學生。
趙澤屬於廕監,直接入讀國子監,待學成後進入軍中或錦衣衛。
……
雖然三年未見,大家依舊毫無生疏感。
那天,林向安一行人從縣衙出來時,天色已晚,大家雖然滿懷心事,卻也未再細談太多,紛紛告辭分開,約定改日再聚。
趙澤決定留在縣城幾日,讓家裡的隨從不必繼續跟隨,安排他們先行返回趙家。
當晚,趙澤臨時住進了林家的縣城宅邸。
現在這裡住著的只有林向安、林橋和王和智三人。
幾人小時候常一起玩耍,關係親近。
趙澤住進來,倒也不覺得拘束,反而十分開心。
夜晚,幾人圍坐在院中,回憶起往日的點點滴滴,氣氛輕鬆愉快。
趙澤和林向安並肩坐著,偶爾插話,王和智則時不時打趣幾句,氣氛彷彿回到了少年時代。
聊了一會後,王和智、林橋便離開,留兩人單獨在屋裡說話。
從自己的包裹裡,趙澤拿出了一個包裹遞給林向安。
“你之前送的酒,我爹特喜歡,他知道你考中了小三元,便託人收集的這些資料,想來對你最有幫助。”
林向安微微一愣,接過包裹開啟,看到裡面有好幾本書。
待隨手翻開一本,細看之下,他眼中閃過一絲震驚。
這是歷年來各地過往鄉試的考題,還有當年優秀考生的答題內容。
這份禮物的價值,遠遠超出了林向安的預期。
雖然浙江省歷年的鄉試考題相對容易收集,但其他地方的鄉試考題卻並非易事。
尤其在這資訊閉塞的年代,要獲得這樣的資料,需要不小的渠道與人脈。
林向安心中暗自感慨,這份禮物不僅是貴重,更是極為實用。
和省城教育資源相比,這邊還是太有限了。
這份鄉試考題,是他最需要的參考資料,能大致摸清考題的方向,也能使複習更加有的放矢。
他抬頭,看向趙澤,眼中滿是感激,“阿澤,多謝你送來,回頭替我向你爹多道謝。”
趙澤微微一笑,端起茶杯,隨意說道,“這是我爹的心意,咱倆認識這麼多年,不必客氣。”
頓了頓,又輕描淡寫地補充道。
“咱倆從小一起讀書練武,我瞭解你,以你的才能必定能在科舉路上走得更遠,我爹也看好你。”
林向安心中一動,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份禮物,更是一種期許和支援。
他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著趙澤。
“阿澤,你放心,我定不辜負你和你父親的期望。”
趙澤輕笑,似乎已經預見到他的回應,微微點了點頭,彷彿對林向安的決心充滿信心。
“你打算何時參加鄉試?”
若是鄉試過了,林向安便會去參加會試,那時候就能到京城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