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鄉試前的歲試和科試(第2/2 頁)
但這次宋道衡在批閱湖州府歲試的考卷時,發現了一個令他意外的現象。
不僅僅是個別拔尖的學子,而是大部分考生的答卷都表現得很優秀。
這個成績顯然超過了他對湖州府的預期,甚至隱隱有趕上紹興府、寧波府的趨勢。
他們的考卷質量,堪比紹興府和寧波府的佼佼者。
宋道衡感到有些困惑,因為湖州府一直以來的學術聲譽,似乎並沒有達到這種突出的成績。
他不禁再次翻閱湖州府以往的歲試情況,終於發現,今年的成績顯得尤為突出。
宋道衡對這個結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決定深入瞭解,結果發現優秀的考生,多是出自烏程縣的生員。
,!
難道有什麼教育變革?
經過一番打探,宋道衡發現,烏程縣的縣學這一年採取了一些不同的舉措,其中最為顯著的變化便是學報的出現。
學報不僅限於本縣學子,而是影響了周圍縣城計程車子,很多人從學報中得到了啟發。
宋道衡對學報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於是,他指派下人去打聽,甚至命人把幾份學報帶到自己面前。
待他翻開學報,看到裡面對科舉考試的討論與分析時,心中一陣驚訝。
每期的學報都會匯聚各類考試資訊,講解考試策略,甚至提供答題技巧和學術觀點。
這些內容不僅是對學術的深入探討,還涉及如何應對考試中的難點和應試技巧,非常務實,堪稱一部“備考寶典”。
連他看完學報,都有所收穫,可想而知,其他學子了。
宋道衡甚至覺得,這份學報的內容,比他自己在備考時所用的策略和思路還要精深。
這種開闊視野、理性分析的做法,顯然讓學子們的思維不再侷限於死記硬背的應試模式。
而是開始注重思考和理解,提升了他們的綜合素質。
這學報幫助學子們在備考過程中擴充套件思維,讓他們的學習更加有深度,注重知識的內在聯絡與理解。
他一直倡導學術要有深度,考試不單單是為了“應試”,更要關注知識的傳遞和思想的交流。
為了更深入瞭解這一文化變革的背景,他決定親自邀請烏程縣的縣學周教諭前來,聽聽這個變革背後的緣由。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