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愛與責任,再啟征程(第1/2 頁)
隨著怪病疫情被成功控制,蘇然和李明軒的名聲如春日驚雷,響徹四方。各地的患者懷著希望,紛紛長途跋涉,慕名前來求醫。小小的醫館被圍得水洩不通,蘇然和李明軒每日都在忙碌中度過,卻從未有過一絲抱怨,他們深知這是百姓對他們的信任,也是他們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一天,一位來自遙遠邊塞的使者風塵僕僕地趕到醫館。使者見到蘇然和李明軒後,立刻呈上一封書信,信中言辭懇切地講述了邊塞地區爆發的一場罕見疫病。這種疫病傳染性極強,患者高熱不退、關節劇痛,當地的大夫們用盡了各種辦法,病情卻絲毫沒有好轉的跡象,百姓們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使者焦急地說:“蘇大夫,李公子,邊塞百姓深陷苦難,懇請二位施以援手。”
蘇然和李明軒對視一眼,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他們深知,醫者仁心,救死扶傷不分地域。李明軒立刻著手準備出行事宜,安排醫療團隊、籌備藥品和物資;蘇然則仔細研究使者帶來的病情資料,試圖從字裡行間找到疫病的線索。出發前,李明軒緊緊握住蘇然的手,堅定地說:“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一起面對。” 蘇然用力地點點頭,眼中滿是堅定與信任。
經過數日的長途跋涉,他們終於抵達了邊塞。這裡的景象讓他們觸目驚心,街道上冷冷清清,百姓們閉門不出,空氣中瀰漫著恐懼和絕望的氣息。蘇然和李明軒顧不上旅途的疲憊,立刻投入到救治工作中。他們深入患者家中,為患者診治,詳細記錄病情的發展過程。李明軒則組織當地的醫護人員,建立起臨時的隔離病房,對患者進行集中治療和護理。
在研究過程中,蘇然發現這種疫病的症狀十分複雜,既有熱毒之象,又有氣血瘀滯的表現。她查閱了大量的醫書,卻始終沒有找到與之完全對應的病症。然而,她並沒有氣餒,而是和醫療團隊一起,反覆討論,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病情。李明軒則在一旁默默地支援著她,為她提供各種可能的思路和建議。
一天深夜,蘇然還在燭光下苦苦思索,李明軒輕輕走過來,為她披上一件外衣,心疼地說:“別太累了,先休息一下吧。” 蘇然抬起頭,眼中佈滿血絲,但仍堅定地說:“我總覺得我們遺漏了什麼關鍵的線索,再給我一點時間。” 就在這時,蘇然突然想起之前在一本古籍中看到的關於疫病的記載,雖然描述簡略,但其中提到的一些症狀與眼前的疫病有相似之處。她立刻翻開那本古籍,仔細研讀起來。經過一番深入研究,蘇然終於找到了治療的方向。
她決定採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治療方法,同時結合針灸療法,疏通患者的經絡。醫療團隊迅速按照蘇然的方案,為患者配製藥物、進行針灸治療。在治療過程中,他們遇到了許多困難。由於當地的藥材資源有限,一些重要的藥材難以獲取;部分患者對針灸治療心存恐懼,不願意配合。李明軒親自帶領團隊四處尋找藥材,同時耐心地向患者解釋針灸治療的原理和好處,消除他們的顧慮。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患者的病情逐漸得到了控制,高熱開始消退,關節疼痛也有所緩解。百姓們的臉上重新露出了笑容,對蘇然和李明軒充滿了感激之情。一位老者拉著蘇然的手,老淚縱橫地說:“蘇大夫,是你們救了我們,你們就是我們的再生父母啊!” 蘇然微笑著安慰老者:“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只要大家都能好起來,我們的努力就沒有白費。”
在邊塞的日子裡,蘇然和李明軒不僅救治了患者,還將自己的醫術傳授給當地的醫護人員。他們組織了多次醫學講座和培訓,分享自己的臨床經驗和治療方法,希望能夠提高當地的醫療水平,讓百姓在未來遇到疾病時能夠得到及時的救治。
隨著邊塞疫病得到有效控制,蘇然和李明軒準備踏上歸程。臨行前,邊塞的百姓們自發地前來送行,他們手中拿著自家的特產,眼中滿是不捨和感激。蘇然和李明軒看著這些熱情的百姓,心中充滿了感動。他們知道,這一路的艱辛都是值得的。
回到家鄉後,蘇然和李明軒並沒有停下腳步。他們發現,隨著醫學知識的不斷傳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卻缺乏系統的學習和指導。於是,他們決定在醫館開設醫學學堂,培養更多優秀的醫學人才。
然而,開辦醫學學堂並非易事。他們面臨著師資不足、教材缺乏等問題。李明軒四處奔走,邀請各地的名醫前來授課;蘇然則親自編寫教材,將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和醫學知識整理成冊。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遇到了許多質疑和困難,但他們始終沒有放棄。
在感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