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醫道傳承,情鑄輝煌(第2/3 頁)
光緊緊跟隨,生怕錯過任何一個關鍵細節。演示環節,醫家邀請了一位志願者,現場展示正骨手法。只見他手法嫻熟,動作精準而有力,瞬間便引得眾人驚歎連連。
演示結束後,講學廳內瞬間熱鬧起來。眾人圍聚在醫家身旁,你一言我一語,分享著自己的見解與心得。有的教師結合自己過往的臨床經驗,提出不同的看法;有的則虛心請教,希望能進一步瞭解手法的精髓;還有的相互交流討論,探討如何將這種新手法融入日常教學與臨床實踐中。透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教師們的教學水平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不斷邁向新的臺階,教學理念也愈發先進與多元。
在考核機制方面,蘇然和李明軒大膽突破傳統,摒棄了單一的考試模式,決心採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全面、客觀地檢驗學生們的真實能力與素養。除了常規的理論考試,他們還增設了實踐操作考核、病例分析考核以及醫德考核。
在一次實踐操作考核中,學堂精心佈置了模擬的醫療場景。場景內,道具逼真,“患者” 們或痛苦呻吟,或焦急求助,營造出緊張而逼真的氛圍。學生們身著素色醫袍,神色緊張而專注,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對 “患者” 進行準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
蘇然與其他教師們站在一旁,目光如炬,仔細觀察著學生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詢問。他們手中拿著記錄板,詳細記錄下學生們的表現。一位學生在診斷時,仔細詢問 “患者” 的病史、症狀細節,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在治療時,手法嫻熟,動作沉穩,展現出紮實的基本功。蘇然微微點頭,露出讚許的目光。而另一位學生則稍顯慌亂,診斷時有所遺漏,治療方案也不夠完善。教師們在一旁輕聲提醒,引導學生思考改進。
這種考核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檢驗了學生們的實際能力,不僅考察了他們的專業知識,更注重實踐操作、臨床思維以及醫德素養,確保每一位從學堂畢業的學生,都真正具備成為一名合格醫者的素養與能力。
就在他們全力完善教學體系,醫學學堂逐漸步入正軌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疫病如陰霾般迅速籠罩了整座城市。起初,只是街頭巷尾偶有幾人出現不適症狀,可短短數日,疫情便如野火般迅速蔓延,整座城市陷入了恐慌之中。
這種疫病症狀詭異而離奇,患者先是記憶力減退,常常丟三落四,剛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轉瞬即忘;緊接著,行為變得異常怪異,時而沉默寡言,時而胡言亂語,舉止毫無邏輯。而且病情發展極為迅速,短短几天時間,便會危及生命。城中的醫館人滿為患,大夫們面對這種前所未見的疫病,紛紛束手無策,焦急萬分。
蘇然和李明軒得知訊息後,心急如焚,立刻投身到這場與病魔的生死較量中。李明軒迅速行動起來,他身著長袍,奔波於大街小巷,組織城中的青壯年、醫護人員以及志願者,對患者進行隔離治療。他親自前往各個隔離點,協調物資供應,確保藥品、食物、被褥等物資充足;安排醫護人員輪班值守,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確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時、妥善的救治。
蘇然則帶領醫學學堂的師生們,一頭扎進浩如煙海的醫書和資料中。學堂的藏書閣內,燈火通明,日夜不息。他們翻閱著一本本古老的醫籍,查閱著歷代醫案,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線索。蘇然眉頭緊鎖,目光專注,逐字逐句地研讀著醫書,希望能從先輩的智慧中找到破解疫病的方法。
經過反覆研究、深入探討,他們終於發現這種疫病與人體的氣血執行和臟腑功能密切相關。蘇然大膽提出了一個治療方案:採用中藥調理氣血,運用多種珍貴藥材,精心配伍,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使人體氣血通暢;同時平衡臟腑功能,針對不同臟腑的症狀,精準用藥;再結合針灸和推拿等中醫療法,從內而外調養患者身體。
治療方案確定後,蘇然和李明軒親自守在患者床邊,時刻觀察病情的變化。他們日夜守護,為患者精心熬製中藥,每一味藥材的分量、熬製的火候與時間,都嚴格把控;仔細施針推拿,根據患者的體質與病情,調整針法與力度。然而,治療過程困難重重。部分患者對這種新的治療方案心存疑慮,擔心療效不佳,不願配合;一些藥物的配方需要精確把握,稍有偏差就可能影響治療效果。
但蘇然和李明軒從未有過一絲放棄的念頭。蘇然耐心地坐在患者床邊,輕聲細語地向患者解釋治療方案的原理和好處,用溫暖的話語安撫患者的恐懼與焦慮;李明軒則四處尋找經驗豐富的藥師,共同探討藥物配方的最佳化,不斷嘗試不同的藥物配比,反覆調整劑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