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雙城生活的啟示錄(第2/5 頁)
李姐環顧四周,感慨道:“我看你們鄰里關係也特別好,不像我們那邊,大家住在同一棟樓都可能互不相識。”李妹笑著說:“姐,我們社群經常組織各種活動,像公共服務培訓、陪伴獨居老人之類的。上個月社群組織了應急救援培訓,好多居民都積極參加,大家一起學習急救知識,互相交流,關係一下子就拉近了。透過這些活動,大家的關係越來越親密。”
這時,老人笑著說:“我在這兒生活得可開心了,社群的醫療服務很貼心,而且還有專門的養老活動室,大家一起聊天、下棋。不像以前,總是孤孤單單的。前幾天我有點不舒服,一個電話,社群的醫護人員就帶著裝置上門給我檢查,真的太方便了。”
飯後,李姐和李妹一起在社群裡散步。月光如水,灑在智慧路燈上,折射出柔和而溫暖的光芒。智慧路燈不僅能自動調節亮度,還能檢測空氣質量,為居民提供健康提示。李姐看著社群裡和諧的景象,心中五味雜陳。她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在市場經濟模式下的生活,雖然物質上相對富足,但精神上卻時常感到疲憊和空虛。
李姐忍不住問:“小妹,你覺得這種共享模式真的能一直髮展下去嗎?”李妹堅定地說:“姐,我相信可以的。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資源也得到了合理利用。而且大家的集體意識越來越強,都在為社群的發展貢獻力量。大家都知道,只有社群好了,我們自己才會更好。”
李姐陷入了沉思,她開始認真思考兩種模式的優劣。在市場經濟模式下,競爭雖然帶來了創新和發展,但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和人際關係的冷漠。而共享模式雖然充滿了溫暖和希望,但實施起來確實需要高度的社會信任和完善的管理體系。
這個春節,對李姐一家來說,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團聚,更是一次思想的深度碰撞。他們看到了共享試驗區的巨大變化,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模式。或許,正如李妹所說,未來的經濟發展不應是單一模式的獨大,而是多種模式相互借鑑、融合,以實現更加美好、可持續的生活。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智慧窗戶,如細碎的金子般溫柔地灑在屋內。智慧窗戶不僅能調節光線強度,還能隔絕噪音,保持室內安靜舒適。李妹和張哥早早起身,滿心歡喜地準備帶著李姐和周姐夫好好逛逛這充滿魅力的共享試驗區。
一出家門,便踏入了那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社群社交公園。晨光熹微,晶瑩的露珠在智慧灌溉系統精心滋養的花草上閃爍,宛如一顆顆璀璨的寶石。老人們在健身區域,藉助智慧輔助裝置,有節奏地進行著鍛鍊,這些裝置能夠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精準地調整鍛鍊強度和方式,實時監測心率、血壓等健康指標,並給出科學的鍛鍊建議。孩子們在一旁的智慧遊樂區嬉笑玩耍,透過腦機介面,他們彷彿置身於一個奇幻的世界,在遊戲的過程中輕鬆學習到各種知識,一會兒穿越到古代歷史場景,感受古老文明的魅力,一會兒又進入自然科學的奇妙天地,探索動植物的奧秘。
李姐看著眼前熱鬧非凡的景象,不禁嘖嘖稱奇:“這公園可真是熱鬧非凡,和我那邊冷冷清清的小區花園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李妹笑著回應:“姐,這社群公園就是大家交流互動的核心場所,每天都有各種活動。你瞧,那邊還有社群組織的環保知識科普呢。志願者們會透過虛擬現實技術,讓大家身臨其境地感受環境汙染的危害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正說著,一位鄰居熱情地打招呼:“李妹,帶客人參觀呀!這共享模式下的生活,是不是讓你這從外面來的姐姐大開眼界啦?”李姐連忙點頭,笑著寒暄道:“是啊,這裡的一切都太新奇了,和我平時生活的地方完全不一樣。感覺這裡的每個人都充滿了活力,而且特別友善。”
離開公園,一行人朝著共享商業區走去。一路上,智慧交通系統有條不紊地指揮著車輛和行人,道路兩旁的智慧廣告牌不僅展示著各種公益資訊,還能根據行人的身份和興趣,推送個性化的內容。踏入共享超市,李姐眼前一亮,只見琳琅滿目的商品整齊排列在貨架上,每個貨架旁都配備了智慧顯示屏,清晰地展示著商品的詳細資訊以及兌換所需的信譽積分。李姐好奇地拿起一件商品檢視,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說道:“這積分兌換還真是新鮮,在我們那兒,都是明碼標價,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積分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呀?”
張哥走上前,耐心地解釋:“姐,在這兒,大家透過參與社群勞動和互助獲取積分,以此兌換所需,這樣能確保每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都能得到滿足,而且還避免了資源浪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