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月球種植的逐夢征途(第3/3 頁)
擬會議中各抒己見,對著螢幕上的三維模型和資料,展開深入的討論,直至深夜,會議室裡的燈光依舊明亮。
經過漫長的等待與一個多月的緊張生產研發,這款凝聚著林悅全部心血的飛行車終於迎來了至關重要的檢驗時刻。它宛如一位全能的行者,不僅能像飛鳥般在廣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身姿矯健;還能似魚兒在海洋裡靈動穿梭,靈活自如;甚至可搖身一變成為小型空天飛行器,勇敢地實現地月往返旅行,跨越遙遠的距離。如今,看到螢幕上高達95%的滿意度好評,林悅心中的激動與欣慰如洶湧的潮水般難以言表。這一刻,她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最好的回報。
此刻,智慧手環上的信譽積分提醒歡快地閃爍著,那跳動的數字彷彿是對她辛勤工作的熱情讚揚。這大幅增長的積分,不僅是對她工作成果的高度認可,更是她在共享城這片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土地上不斷成長、突破自我的有力見證。這其中,也凝聚著共享聯盟集團整個技術研發團隊的無數心血。他們在背後默默支援,共同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這款飛行車的成功研發,無疑為緩解當前月球基地物資運輸成本壓力貢獻了一份不可或缺的力量。儘管它每次運輸的物資數量有限,但在維持月球基地人員長期駐留方面,卻發揮著不容小覷的關鍵作用。
林悅深知,在共享城全力籌備月球太空基地建設的當下,每個人的工作都如同緊密相連的齒輪,與這一宏大目標息息相關。她所在的智慧裝置設計領域,也在默默地為太空種植和太空生活的各種需求提供著堅實的技術支援。她彷彿能看到,自己設計的智慧裝置在月球基地裡發揮著重要作用,為那裡的人們帶來便利和舒適。
這時,工作室的門“嗖”地自動開啟,負責月壤太空植物培育的研究員李教授神色匆匆地走進來。李教授在月壤研究與太空植物培育領域可謂建樹頗豐。他的團隊運用先進的採集與分析技術,在月球表面成功就地採集月壤。隨後,透過一系列複雜且精細的提煉技術,直接從月壤中提取出無土栽培技術下植物生長所需的土壤成分或礦物質成分。這一成果為在月球基地開展植物培育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可行性基礎,讓人們看到了在月球上實現植物種植的希望之光。然而此刻,身材高大的他身著白色科研服,臉上帶著焦急神色,眉頭微微皺起,彷彿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滿是焦慮與不安。他說道:“林悅啊,我正為太空種植的事兒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呢。”
林悅抬起頭,臉上帶著溫暖的微笑,輕聲回應道:“李教授,您先彆著急,快跟我說說情況。”
李教授拉過一把椅子,重重地坐下,嘆了口氣,無奈地說道:“咱們現在要在月球基地實現種植技術自給自足,這是一個艱鉅而又偉大的目標。可那些負責耕種的人員在月球基地實驗室裡的生活保障卻成了大難題。雖說我在月壤利用及提取植物生長所需成分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也懂植物學、土壤學這些理論知識,但對於實際耕種和太空生活細節,實在是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一方面,我不清楚如何透過改善植物培育倉的環境控制器,為植物生長創造合適的光照、輻射、溼度等條件。您知道,植物在不同的環境下生長情況截然不同,而月球上的環境與地球相差甚遠,這需要我們精心調控每一個環境因素。另一方面,我們團隊面臨太空植物無土栽培過程中,如何克服在月球低重力條件下的植物生長問題。在低重力環境下,植物的根系生長、水分和養分吸收等都受到極大影響,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且,對於月球基地裡遠端培育植物的技術人員,在月球上實現遠端培育這些植物所需的技術技能方面可能面臨的問題,我也毫無頭緒。更不知技術人員在月球基地生活上,還需要不得不克服哪些問題來滿足對月球植物培育工作的要求。我很擔心工作人員會因月球條件下某種原因,承受不住此刻遠端高強度工作,而導致辛辛苦苦培育出來的植物因工作人員生活、生理甚至生存方面的因素,致使專案再次失敗。那我們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將付諸東流啊。聽說小i給我匹配了能幫忙的人?”
林悅點了點頭,剛要開口,門口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面板黝黑、穿著樸素工裝的中年男人王大力大步走進來,他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就是個種地的,聽說能幫上太空種植的忙,心裡既激動又忐忑,就怕自己能力不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