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鐵窗內的一盞明燈(第2/3 頁)
和現象中找到為社群正名的方法,每一個法律條款和輿論動態都像是他手中的武器,準備為社群的尊嚴和權益而戰。王剛則積極地與其他囚犯交流,分享社群的故事,他的話語如同春風一般,吹進了那些囚犯的心田,試圖從不同的視角來審視和改進社群的理念,讓社群更加完善、美好。
每當遇到困難和挫折,仿若沉重的巨石壓頂,讓他們喘不過氣時,他們的腦海中就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出社群裡那些溫暖而美好的畫面:孩子們純真無邪的笑臉,宛如春日裡盛開的花朵,散發著希望的芬芳;社員們一起在田間辛勤勞作的身影,汗水溼透了衣衫,卻洋溢著幸福和滿足;智慧農田裡豐收的喜悅,那金黃的果實和飽滿的穀物,像是大自然給予他們辛勤付出的慷慨饋贈。這些回憶如同溫暖的春風,輕輕地撫慰著他們疲憊的心靈,讓他們更加堅定地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夠衝破重重阻礙,重回社群,讓新希望共享社群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成為人們心馳神往的美好生活的典範。
隨著時間緩緩流淌,那冰冷堅硬的監獄圍牆,似乎也無法阻擋李明等人心中那團熾熱火焰的燃燒。他們在這狹小壓抑的空間裡,日復一日地堅守著內心的信念,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話語、每一次行動,都彷彿蘊含著無盡的力量,默默地影響著周圍的一切。
放風的操場上,陽光艱難地穿透那高聳的鐵絲網,灑下斑駁的光影。李明靜靜地坐在角落,手中捧著一本從監獄圖書館翻找出的、已經有些破舊的關於可持續發展社群建設的書籍,認真研讀著,不時在書頁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思考與見解。周圍的囚犯們在操場上三三兩兩地踱步、閒聊,而李明專注的神情卻如同一股無形的引力,吸引了一些人好奇的目光。
有個叫阿強的年輕人,因一時衝動犯下過錯而被囚禁於此。他原本眼神空洞,對未來充滿迷茫與絕望,如同迷失在黑暗大海中的孤舟。亂蓬蓬的頭髮下,是一張毫無血色的臉,眼神中透著自暴自棄的頹然。他穿著一件洗得發白且有些破舊的囚服,腳步拖沓地在操場上晃盪。此刻,他不由自主地走近李明,帶著一絲猶豫和好奇問道:“李哥,你看這些書有啥用呢?我們這種人,是不是這輩子就這樣完了?”李明抬起頭,眼中閃爍著溫和而堅定的光芒,微笑著說:“阿強,你覺得人生就像這監獄的圍牆,沒有出口了嗎?其實不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改變的能力和機會。就像我們的社群,大家不分彼此,相互幫助,一起用科技和智慧創造美好的生活。你看,這書上寫的一些理念,我們曾經在社群裡實踐過,透過智慧種植,我們讓土地產出更多的糧食,養活了大家;透過共享資源,我們減少了浪費,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生活的便利。只要你願意,也可以從現在開始,為自己的未來種下一顆希望的種子。”阿強聽著李明的話,眼中漸漸有了一絲光亮,那是許久未曾出現的對未來的憧憬,他的雙手不自覺地握緊,彷彿握住了那一絲希望。
在監獄的工坊裡,董浩和王偉正專注於修理一臺損壞的機器。周圍的囚犯們大多隻是機械地完成著分配的任務,而董浩和王偉卻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他們仔細地檢查著機器的每一個部件,憑藉著在社群裡積累的技術經驗,輕聲討論著修理方案,眼神中透露出專業和自信。
一位名叫老陳的囚犯在一旁默默地看著他們,心中滿是感慨。老陳因生意失敗後陷入困境,一時糊塗走上了犯罪道路,從此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他面容憔悴,滿臉的胡茬彷彿在訴說著他內心的滄桑。眼神黯淡無光,背也微微佝僂著,彷彿被生活的重擔壓垮。他忍不住走上前,嘆著氣說:“你們這技術,在外面肯定能有大作為,哪像我,這輩子算是毀了。”王偉抬起頭,拍了拍老陳的肩膀說:“陳叔,您可別這麼說。人生就像這臺機器,壞了可以修,走錯了路也可以重新開始。我們社群裡有個老人,以前也經歷了很多挫折,但在大家的幫助下,學會了新的技能,找到了生活的樂趣。您也一定可以的。在我們社群,技術是大家共享的財富,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學習和努力,創造自己的價值。您要是願意,我們可以教您一些簡單的技術,等出去了,說不定能派上用場。”老陳的眼眶微微溼潤,他感受到了一種久違的溫暖和希望,彷彿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一直低垂的頭也微微抬起,眼中有了一絲堅定。
夜晚,在昏暗的牢房裡,劉濤和張鵬與其他囚犯圍坐在一起。劉濤輕聲講述著社群裡的故事:“有一次,我們社群遭遇了一場暴風雨,很多房屋受損,莊稼也被吹倒。但是,大家沒有一個人抱怨,沒有一個人退縮。我們齊心協力,一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