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夢想的啟航上(第2/4 頁)
社群的共享原則。錢老闆雖然仍有疑慮,但他也開始投入工作,他的經驗在很多方面都派上了用場。
在那間略顯簡陋的臨時工坊裡,堆滿了從城市各個角落蒐集來的報廢電子裝置。這些裝置像是被遺忘的戰士,滿身灰塵與鏽跡,散發著陳舊的氣息。李明、董浩和王偉等人圍聚在一起,眼神中卻閃爍著熾熱的光芒。他們小心翼翼地拆解著每一個報廢裝置,像是在開啟一個個神秘的寶藏。
董浩熟練地使用工具,將一臺廢舊的智慧手機外殼輕輕撬開,取出裡面的電路板,仔細端詳著:“看,這上面的晶片雖然有些老化,但經過處理和除錯,應該還能在我們的小型機器人上發揮作用。”
王偉則專注於一臺廢棄的膝上型電腦,他擰下螺絲,開啟後蓋,取出硬碟和記憶體:“這些儲存裝置裡的資料雖然對我們沒用,但硬體部分可以重新組合,用於構建我們機器人的儲存和運算單元。”
李明在一旁認真記錄著拆解下來的零件清單,時不時提出一些想法:“這個電容和那個電阻,如果串聯起來,可能會適配我們正在設計的機器人感測器電路。”
錢老闆也沒閒著,他憑藉自己的商業經驗,聯絡了一些可靠的廢舊物資回收站,以較低的價格獲取了更多的報廢裝置資源,還搞來了一些二手的工具和裝置,大大提高了拆解和組裝的效率。
在組裝過程中,問題接踵而至。一些零件的規格不匹配,需要進行改造和除錯;機器人的動力系統設計不穩定,時常出現故障。但他們沒有氣餒,一次次地嘗試,一次次地調整。
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奮戰,第一臺由回收零件組裝而成的小型機器人終於緩緩啟動。它的身軀略顯粗糙,外殼是由不同顏色和材質的金屬拼湊而成,關節活動時發出輕微的“嘎吱”聲,但它的眼睛——那兩個閃爍著藍色光芒的感測器,卻像是在訴說著希望與未來。這臺機器人成為了社群生產線的開端,隨後,他們又陸續組裝出了更多的機器人,一條簡易卻充滿希望的機器人裝置生產線逐漸成型。
隨著第一個機器人裝置生產線的建立,社群的建設工作終於開始了。雖然過程中充滿了挑戰和不確定性,但每個人都在為了共同的夢想而努力。他們知道,這只是開始,但他們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能源供應站的建設成為了社群建設的下一個重點。社群的工程師們利用智慧機器人和回收的材料,開始建立一個結合太陽能、風能和水能的發電站。太陽能板被巧妙地安裝在社群的屋頂和開闊地帶,風力渦輪機被安置在最高的山丘上,而水能發電則利用了附近河流的水流動力。這些清潔能源的整合,為社群提供了穩定而環保的電力供應。
隨著能源問題的解決,社群開始著手耕種和進一步的建設工作。他們利用智慧機器人和裝置,翻土、播種、施肥,一切都在有序進行。社群的房屋和公共設施也逐漸建立起來,每個人都在為共同的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
但隨著社群的發展,新的挑戰也隨之出現。一些臨近村民加入後,資源分配成了棘手問題。在一次全員視訊會議上,張鵬神情嚴肅,丟擲一個嚴峻情況:“咱們社群食堂的糧食被人私自賣掉,人也跑了,這可是嚴重踐踏共享原則的行為!”
一石激起千層浪,會場上瞬間炸開了鍋。
“肯定是新加入的村民乾的好事,偷走糧食就跑!”有人憤怒指責。
“怪就怪我們當初讓他們混進來了,這下可好!”另一人附和道。
“滾出去!”“滾出去!”叫罵聲此起彼伏,會議亂成一團。
會後,張鵬、李明、王剛、劉濤,還有軟體工程師王偉、自動化裝置維修師董浩等人,迅速開啟小型視訊會議,圍繞李明提出的開除涉事社員的提議,展開深度討論。
張鵬率先打破沉默,丟擲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你們知道過去人民公社為啥失敗嗎?”
李明滿臉疑惑,問道:“為啥呀?”
張鵬望向窗外的農田,緩緩開口:“說到底,是人自私自利的天性作祟。咱們社群也一樣,那些村民瞅見有利可圖,保不準還會偷拿倒賣糧食。該怎麼解決,大家說說看?”
眾人陷入沉思,片刻後,王偉提議:“要不設些防護手段?建個地下室智慧監控糧倉,安排機器人值守,再配上面部識別密碼鎖。”
“行啊,這主意不錯。”董浩當即點頭贊同。
張鵬卻輕輕搖頭,長舒一口氣:“可問題根源在於貪婪自私,就算眼下靠技術護住糧倉,往後要是自己人出問題呢?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