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共享的起點(第1/2 頁)
夜幕籠罩,李明那小小的客廳內,討論之聲漸息。王剛與劉濤懷著複雜的心緒離去,雖被李明的構想所觸動,可內心的疑慮與不安依舊縈繞心頭。張鵬,這位退休的老幹部,卻選擇留了下來。他與李明坐在客廳那張老舊的沙發上,窗外的星光與城市的光芒相互交織,飛行車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光軌。
張鵬深吸一口煙,打破了沉默:“李明,我一直在琢磨,咱們是否真的需要貨幣與交易?我主張不交易、不按勞分配,全民免費享用社群的各類福利。”李明眼中透露出好奇與疑惑,靜待張鵬進一步闡釋。
張鵬接著說道:“一堆沙子,在無需貨幣交易之前,只要其數量足夠眾多,就不會有人想著囤積居奇,因為囤貨的目的在於透過交易謀取利益。沒有交易機制,沒有按勞分配,一切共享,方能徹底斷絕人們被利益誘惑的貪慾。”
李明點了點頭,開始領會張鵬的想法。“至於吃大鍋飯不幹活的問題?”張鵬微笑著說,“只要積極參與建設討論,長著耳朵聽,即便當時未提出建設性意見,但當遭遇實際問題時,每個社員仍有機會和權利表達自己的想法。總不至於像當下社會這般,在利益驅使下,嘴上說的和心裡想的唯有金錢!唯利是圖,不擇手段。”
李明被張鵬的話語深深觸動,他意識到,這種全新的社群理念,不單單是對傳統經濟模式的挑戰,更是對人性深層次的探尋與信任。
張鵬站起身,走到窗邊,望著外面的城市。“無貨幣、無交易、無分配,按需分配體系下,人和人之間只要確保每個人所佔用的資源有益於社群整體利益,又不賦予其完全獨佔的權利,一切只依自然需求分配,那麼社員們才會如同這地球上原有的一切自然環境一般和諧共生。”
他轉身面向李明,眼神堅定:“譬如原始森林,那一棵樹、那一塊領地就獨屬於某個動物嗎?不,它們共享這片森林,共同維護生態平衡。咱們的社群,也應當成為這樣的一個生態系統,每個成員皆是這個系統的一部分,相互依存,共同繁榮。”
李明站起身,他的眼中閃爍著決心的光芒。“張鵬,您的話讓我看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咱們一道,從這個小小的客廳起步,構建一個沒有貨幣、沒有交易、沒有分配的社群,一個真正共享、和諧的社群。”
兩人的探討持續至深夜,他們的對話在夜空中迴盪,彷彿是對未來的召喚。在這個智慧化的城市裡,他們的夢想和計劃正在悄然萌芽。
第二天的挑戰
次日,李明家中迎來了幾位特殊的客人。劉濤帶著王偉和董浩一同前來參加會議。王偉是一位 42 歲,從人工智慧開發公司被解僱的軟體工程師,董浩則是 35 歲,從智慧維修廠失業的自動化裝置工程師。他們的到來,為這場關於未來社群的討論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專業力量。
眾人圍坐在客廳裡,昏黃的燈光下,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不安和迷茫。李明站在他們中間,他的眼神堅毅,聲音充滿力量。
“朋友們,咱們都面臨著相同的困境,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收入,可咱們不能喪失希望。”李明的聲音在小屋中迴響,他的目光堅定地掃過每一個人。
張鵬,一位 65 歲的退休老幹部,他的眼中閃爍著對往昔的懷戀和對未來的迷茫。“李明,我除了半輩子拼搏得來的房子和微薄的退休金,啥都沒了。我不知道在沒有貨幣的社群裡,我該如何生存。”
王剛,35 歲,一個質樸的農村人,他的手中還沾著農田的泥土。“我家有農田,可如今農作物收益不佳,我也在智慧化裝置工廠幹了十來年,如今工作都被 AI 機器人給取代了。”
劉濤,一位 44 歲失業的企業策劃師,他的眼鏡片後是一雙銳利的眼眸。“我啥都懂,啥都會,可現今看來,我的知識在人工智慧面前毫無用處。”
李明點了點頭,他理解每個人的憂慮。“咱們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和經驗,咱們能夠利用這些優勢,建立一個簡易的完全依靠人工智慧機器人維持的社群。”
他的話語在小屋中引發了一陣低聲的議論。有人的眼中閃過一絲希望,有人則是深深的懷疑。
“當下,人工智慧技術已然足夠成熟,能夠替代大部分的體力和腦力勞動。”李明繼續說道,“咱們的機遇就在於運用這些技術,減輕咱們的勞動負擔,讓咱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追尋個人的興趣和發展。”
他的話語激發了人們的想象,一個沒有勞動壓力,人們自由追逐夢想的世界。
王剛皺了皺眉,“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