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段:五十年代末的總結與展第142章 四合院環境改(第1/2 頁)
李陽拿到駕照,在機械維修技能學習上也漸入佳境,生活似乎正朝著好的方向穩步邁進。然而,當他每日穿梭於四合院時,院子裡愈發破敗的環境,像一塊沉甸甸的石頭,壓在他的心頭。
清晨,李陽送孩子上學,走到院子中央,一個沒留神,一腳踩進一個隱蔽的水坑裡,濺起一片泥水,褲腿瞬間溼透。“這路,真是越來越不像話了。”他皺著眉頭,無奈地嘟囔著。抬眼望去,只見原本就不寬敞的院子裡,道路坑窪不平,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坑洞,就像一張張咧開的嘴,肆意嘲笑著居民們的出行。一到下雨天,這些坑洞就成了積水的“小窩”,渾濁的雨水深一腳淺一腳,讓人避無可避,稍有不慎就會摔個趔趄。不僅如此,四合院的房屋因年久失修,許多屋頂都出現了漏水的情況。每到雨天,屋內便擺滿了接水的盆盆罐罐,滴答滴答的滴水聲,攪得人心煩意亂。
李陽深知,這樣的環境不僅影響大家的生活質量,還存在諸多安全隱患。“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得想辦法改變。”他在心裡暗自下了決心。
下班後,李陽顧不上休息,便開始挨家挨戶拜訪。他先來到了張大爺家。張大爺是四合院的老住戶,在這兒生活了大半輩子,對院子有著深厚的感情。李陽走進張大爺家,看到老人正坐在屋簷下,望著院子裡的積水嘆氣。
“張大爺,您看這院子,最近這環境是越來越差了,咱得想辦法整治整治。”李陽開門見山地說道。
張大爺抬起頭,眼神中滿是無奈:“唉,我也知道,可這得花不少錢,大家能願意湊錢嗎?”
李陽坐到張大爺身邊,耐心地說:“張大爺,我尋思著,大家在這院子裡住了這麼多年,誰不想日子過得舒坦些。我去跟大家說說,只要大家齊心協力,肯定能把這院子變好。”
張大爺點了點頭:“行,李陽,我信你。你要是有啥需要幫忙的,儘管開口。”
從張大爺家出來,李陽又來到了趙大哥家。趙大哥是個熱心腸,一聽李陽的想法,立刻表示支援:“李陽,這事兒好啊!我早就盼著能把這院子收拾收拾了。需要我做啥,你安排就行。”
接下來的幾天,李陽跑遍了四合院的每一戶人家。有的住戶一開始有些猶豫,擔心費用問題,有的則擔心自己沒時間參與。李陽便一家一家地耐心解釋,詳細說明改善環境的好處,還承諾會合理安排費用,確保大家都能接受。在他的努力下,大部分住戶都被他的誠意打動,紛紛表示願意支援。
“李陽,你這想法真不錯,咱這院子確實該好好修修了。我家雖然經濟條件不太好,但我可以多出點力。”王嬸拉著李陽的手說道。
“王嬸,太感謝您了!大家一起出力,肯定能把院子修好。”李陽感激地說。
經過一番努力,李陽終於集齊了大家湊的錢。他和趙大哥一起,前往建材市場採購修路材料。市場裡,各種材料琳琅滿目,李陽和趙大哥仔細比較著不同品牌、不同規格的水泥、砂石的價格和質量。
“李陽,你看這家的水泥,價格挺實惠,質量看著也不錯。”趙大哥指著一堆水泥說道。
李陽蹲下身子,仔細檢視水泥的包裝和質地,又向老闆詢問了一些技術引數,最終決定購買這家的材料。兩人忙碌了一整天,才將所需的材料全部採購齊全,僱了一輛貨車,拉回了四合院。
週末,陽光明媚,正是修路的好時機。一大早,李陽就召集大家來到院子裡。“各位鄰居,今天咱們就開始修路啦!大家都加把勁,爭取早日把路修好。”他站在院子中央,大聲說道。
眾人紛紛響應,拿起工具,開始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李陽和趙大哥負責攪拌水泥,張大爺和幾個年紀稍大的鄰居則幫忙搬運砂石。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們則拿著鐵鍬,開始平整路面,填補坑洞。
“嘿喲,這水泥可真沉。”小趙費力地扛起一袋水泥,臉上憋得通紅。
“小趙,小心點,別閃著腰。”李陽在一旁喊道,“大家要是累了,就歇會兒,別硬撐著。”
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修路工作進展得十分順利。可就在這時,問題出現了。在填補一處較大的坑洞時,大家發現買來的砂石不夠了。“這可怎麼辦?”有人著急地問道。
李陽想了想,說:“大家先別慌,我記得附近有個建築工地,我去看看能不能借點砂石來。”說完,他騎上腳踏車,匆匆趕往建築工地。
到了建築工地,李陽找到負責人,誠懇地說明了來意。工地負責人被李陽的熱情和對四合院的責任感所打動,不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