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段:適應五十年代初期生活第18章 小心翼翼的日子(第1/2 頁)
土地改革的風波漸漸平息,生活看似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可李陽心裡的弦卻始終緊繃著。夜晚,月光如水,透過斑駁的窗欞灑在李陽的床上。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白天的一幕幕不斷在腦海中閃現。
白天,村裡組織學習新的農業種植技術,大家圍坐在一起,聽著技術員的講解。李陽憑藉在現代社會積累的知識,對很多內容早已熟知,可他只能強裝出一副好奇的模樣,小心翼翼地聽著,不敢露出絲毫破綻。當技術員講到一些新的灌溉方法時,李陽差點脫口而出現代更為先進的滴灌技術,好在他及時咬住了舌頭,把話嚥了回去。那一刻,他感覺心臟都快跳出嗓子眼兒,額頭也冒出了細密的汗珠。
想起這些,李陽在床上翻了個身,輕輕嘆了口氣。他深知,在這個時代,自己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反應都可能成為暴露身份的導火索。為了不引起別人的懷疑,他必須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像一個戴著面具的演員,扮演著一個普通村民的角色。
第二天清晨,陽光灑進四合院,李陽早早地起了床。他剛走出房門,就看到孫大媽在院子裡忙碌著,準備做早飯。
“小李,早啊!”孫大媽笑著打招呼,“昨晚睡得咋樣?”
李陽擠出一絲笑容,回答道:“孫大媽,早!睡得還不錯,您起得可真早。”
“習慣啦,”孫大媽一邊往灶裡添柴,一邊說,“早起把早飯做好,大夥吃完好有力氣幹活。”
李陽走過去,幫忙搬著柴火,和孫大媽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就在這時,小順子哼著小曲兒從外面跑了進來。
“李陽,你在這兒呢!”小順子興奮地說,“今天村裡組織去河邊挑水澆地,咱們趕緊去吧。”
李陽點點頭,和小順子一起拿起扁擔和水桶,向河邊走去。一路上,小順子像往常一樣,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一會兒講著村裡的趣事,一會兒又抱怨著農活的辛苦。李陽有一搭沒一搭地應和著,心裡卻在想著自己的心事。
到了河邊,只見村民們已經排起了長隊,依次打水。李陽和小順子也加入了隊伍,耐心地等待著。這時,旁邊的兩個村民聊起了天。
“你說這新的種植技術,真有那麼管用嗎?”一個村民疑惑地問道。
“我也不太清楚,”另一個村民回答道,“不過聽技術員說,用了這些技術,莊稼能增產不少呢。咱們就按他們說的試試唄。”
李陽聽著他們的對話,很想告訴他們一些現代的農業知識,幫助大家提高產量。但他知道,這樣做無疑是自找麻煩,只能把這些話憋在心裡。
輪到李陽打水了,他熟練地將水桶放入河中,裝滿水後,用力挑起扁擔。可由於一時沒掌握好平衡,水桶晃了一下,濺出了一些水。
“小心點,李陽。”小順子在一旁提醒道,“別把水灑太多了,不然還得再打一趟。”
李陽尷尬地笑了笑,“沒事兒,小順子,我能行。”說著,他調整好姿勢,穩穩地挑起水桶,和小順子一起往回走。
回到村裡,李陽和小順子把水澆到了地裡。看著清澈的水滋潤著乾涸的土地,李陽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成就感。但他也明白,這種平靜的生活隨時可能因為自己的一個失誤而被打破。
中午,大家在田邊休息,吃著從家裡帶來的乾糧。孫大媽帶來了自己做的玉米餅,分給大家吃。
“嚐嚐我做的玉米餅,剛出鍋的時候可香了,現在雖然涼了點,但味道還是不錯的。”孫大媽熱情地說。
大家紛紛接過玉米餅,一邊吃一邊誇讚孫大媽的手藝。李陽咬了一口玉米餅,雖然口感有些粗糙,但他卻吃得格外認真。在這個時代,能有這樣一頓簡單的午餐,已經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休息片刻後,大家又繼續投入到勞動中。李陽努力地幹著活兒,汗水溼透了他的衣衫。他的腦海中卻始終想著如何隱藏自己的身份,這種精神上的壓力讓他感到無比疲憊。
傍晚,收工的鐘聲響起,大家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了四合院。李陽簡單地洗漱後,坐在院子裡發呆。這時,趙大叔走了過來,坐在他旁邊。
“小李,看你今天干活有點心不在焉的,是不是有啥心事啊?”趙大叔關切地問道。
李陽心中一驚,連忙掩飾道:“趙大叔,沒什麼事兒,可能是今天干活太累了。”
趙大叔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年輕人,別太累著自己。有啥困難就跟大夥說,咱們都是一家人,能幫的肯定幫。”
李陽感激地看著趙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