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初入四合院第3章 陳舊四合院(第1/2 頁)
李陽帶著一天的疲憊和滿心的思索,緩緩地回到了四合院。當他邁進院門的那一刻,一種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覺撲面而來。他停下腳步,再次仔細地觀察起這個陳舊的院落。
院子裡的房屋確實略顯破敗,那曾經硃紅色的門窗如今已褪去了鮮豔的色彩,變得暗淡無光。牆壁上的斑駁痕跡像是歲月留下的皺紋,訴說著過去的故事。院子中間的那口水井,井沿上一道道深深的勒痕彷彿記錄著無數個辛勤勞作的日子。
李陽緩緩地走到水井邊,俯身望著井裡幽暗的水面,水中倒映出他那略帶迷茫的臉龐。他不禁陷入了沉思,開始認真思考自己在這個院子裡究竟處於怎樣的位置,未來又將過上怎樣的生活。
就在這時,住在東廂房的張大爺走了出來。張大爺年逾花甲,頭髮花白,但身子骨還算硬朗,眼神中透著歷經滄桑後的平和與睿智。
“小李啊,站在這兒發啥呆呢?”張大爺的聲音打破了李陽的沉思。
李陽回過神來,臉上露出一絲苦笑,說道:“張大爺,我在想我在這院子裡能做點啥,以後的日子可咋過喲。”
張大爺走到李陽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彆著急。這院子雖說陳舊了些,但咱院裡的人都心善,大家相互幫襯著,日子總能過下去的。”
李陽點了點頭,眼中卻仍透著迷茫,說道:“大爺,我知道大家都好,可我總覺得自己像個外人,融不進來。”
張大爺笑了笑,說道:“哪能呢!你看前幾天你幫著王大媽搬東西,她可一直念著你的好呢。還有上次你給劉大哥出的主意,讓他解決了個大難題。這些大家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李陽微微一怔,似乎沒想到自己做的那些小事能被大家記住。
這時,住在西廂房的趙大嫂拎著一籃子菜走了過來,聽到他們的對話,插話道:“就是就是,小李啊,你可別小瞧了自己。這院子就是個大家庭,你呀,早就是咱們中的一員了。”
李陽感激地看著趙大嫂,說道:“大嫂,我就是心裡沒底,不知道能為大家做些啥更有用的。”
趙大嫂把菜籃子放在地上,擦了擦手,說道:“這還不簡單,你年輕力壯,又有想法,多幫著大家出出主意,乾乾活,時間長了,自然就知道自己的價值了。”
正說著,住在南屋的李大哥也湊了過來,說道:“小李,要不你跟我學學木工活兒?這手藝在咱這可有用著呢。”
李陽眼睛一亮,說道:“李大哥,您真願意教我?”
李大哥爽朗地笑了:“那有啥不願意的,只要你肯學,我保證把我知道的都教給你。”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讓李陽心裡感到陣陣溫暖。
接下來的日子裡,李陽開始跟著李大哥學習木工手藝。每天清晨,他早早地起來,跟著李大哥去挑選木材。李大哥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分辨木材的好壞,如何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木材。
“小李,你看這根木頭,紋理清晰,質地堅硬,適合做傢俱的框架。”李大哥拿著一根木頭,耐心地給李陽講解。
李陽認真地聽著,不時點點頭,然後拿起木頭仔細觀察。
學習木工的過程並不輕鬆,李陽經常會不小心弄傷自己的手。有一次,他在鋸木頭的時候,不小心鋸偏了,鋸條反彈回來,劃傷了他的手臂。
“哎呀,小李,你這孩子,小心點啊!”王大媽看到李陽受傷,心疼地跑過來。
王大媽趕緊從屋裡拿出一塊乾淨的布,幫李陽包紮傷口,嘴裡還不停地念叨著:“這孩子,幹活太拼命了。”
李陽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道:“大媽,我沒事,這點小傷不算啥。”
在大家的關心和幫助下,李陽的木工手藝漸漸有了進步。他開始能夠獨立製作一些簡單的木製品,比如小板凳、小桌子。
一天,李陽看到院子裡的晾衣繩斷了,他主動找來木材,做了一個新的晾衣架子。
“喲,小李這手藝不錯啊!”劉大嫂看到新的晾衣架子,稱讚道。
李陽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說道:“大嫂,這不算啥,能用就行。”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陽在四合院中的地位逐漸變得重要起來。他不僅學會了木工手藝,還經常幫助大家修理各種東西。
有一天,下起了大雨,四合院的一間房屋開始漏雨。李陽二話不說,爬上屋頂,冒著雨修補漏洞。
“小李,小心點啊!”院子裡的人們紛紛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