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跨越邊界(第1/1 頁)
隨著公司在能源領域的地位逐漸穩固,林風開始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領域。他意識到,能源的發展與其他行業息息相關,只有實現跨領域的融合與創新,才能開創出更大的局面。
在一次行業交流會上,林風結識了一位來自交通領域的專家。這位專家提到,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充電設施的不足和充電效率的低下成為了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因素。林風敏銳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商機和挑戰。
回到公司後,林風立即召集團隊展開研究。他們發現,將公司的能源技術應用於電動汽車充電領域,有望解決當前存在的諸多問題。於是,林風決定進軍電動汽車充電市場。
然而,這個新的領域對於公司來說是完全陌生的,充滿了未知的風險和困難。技術上,需要研發適配電動汽車的高效充電裝置;商業模式上,要與各地的政府、電力公司以及停車場等合作,建立廣泛的充電網路。
為了攻克技術難題,林風投入大量資源,組建了專門的研發團隊。經過數月的努力,他們成功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快速充電樁,充電速度比市場上現有的產品提高了數倍,而且具備智慧管理和遠端監控功能。
在商業模式的探索上,林風親自與各地政府和相關企業進行談判。一開始,由於公司在這個領域沒有知名度和經驗,很多合作方都持觀望態度。但林風憑藉著堅定的信念和出色的溝通能力,逐步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和支援。
在一個大城市的合作專案中,公司遇到了當地電力供應緊張和土地資源有限的問題。林風帶領團隊與當地政府和電力部門多次協商,最終制定出了一個綜合解決方案:利用城市中的閒置土地建設分散式充電樁,並透過最佳化電力排程,確保充電設施的穩定執行。
經過艱苦的努力,公司的電動汽車充電網路開始在一些城市逐步鋪開。使用者對高效便捷的充電服務讚不絕口,公司的品牌也在新的領域逐漸樹立起來。
但林風並沒有滿足於此,他又將目光投向了能源與農業的結合。他了解到,現代智慧農業對精準的能源供應和環境控制有著極高的要求。公司的能源技術如果能夠應用於農業大棚的光照、溫度和溼度控制,以及農業機械的電動化改造,將極大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
於是,林風再次帶領團隊踏上了新的征程。他們與農業科研機構合作,深入研究農業生產的能源需求特點,開發出了一系列適合農業應用的能源解決方案。
在一個大型的智慧農業示範專案中,公司的能源技術成功實現了農業大棚的智慧化能源管理,降低了能源消耗,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這一成果引起了廣泛關注,吸引了眾多農業企業的合作意向。
透過不斷地跨越邊界,拓展業務領域,公司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林風深知,未來的路還很長,還會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他們,但他充滿信心,帶領著團隊勇往直前。就在公司在智慧農業領域大展拳腳之時,一個新的想法在林風心中萌芽。他注意到農村地區有許多小型加工廠,因為能源成本高和供電不穩定,發展受限。林風覺得公司可以涉足農村能源供應最佳化這塊。
他帶著團隊深入鄉村調研,與村民和工廠主交談。發現只要能建立小型、高效且環保的區域效能源站就能解決問題。可是農村地域分散,基礎設施薄弱增加了建設難度。
林風四處奔走籌措資金,聯絡工程隊伍。同時,他的團隊加緊研發適合農村環境的簡易安裝能源裝置。經過不懈努力,第一個試點村的能源站建成了。
效果立竿見影,加工廠效益提升,村民生活用電也更加穩定。訊息傳開,周圍村莊紛紛請求合作。林風看到了農村這片廣大天地蘊含的無限潛力,儘管還有不少問題待解決,但他相信只要堅持創新和開拓,公司一定能在這片新天地創造更多輝煌,他的臉上露出自信而堅定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