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逆世改命:祖師張宇的商潮變局(第1/3 頁)
逆世改命:祖師張宇的商潮變局
在那雲霧繚繞、靈氣氤氳的洞府之中,祖師張宇正閉目靜修,周身靈氣仿若實質化的雲霧,輕柔地緩緩流轉。他的面容沉靜,卻又似被無形的力量拉扯,眉頭微微皺起,額頭上悄然滲出細密的汗珠。在他的識海深處,一段段不屬於現世的記憶如洶湧潮水,裹挾著無盡的時光塵埃,排山倒海般奔湧而來。
記憶的開端,是三皇五帝的遠古時代,那是華夏大地人族崛起的曙光初綻。燧人氏於混沌矇昧中,看到鳥啄燧木,瞬間靈感閃現,經過無數次的嘗試與摸索,終於成功鑽木取火。那跳躍的火苗,不僅驅散了黑暗與嚴寒,更點燃了人族文明的第一縷希望之光。伏羲氏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將天地間的陰陽變化、自然規律凝練成神秘而深邃的八卦,開啟了人族智慧與哲學思考的大門;他還制定婚姻制度,讓人類社會從無序的群婚走向有序的家庭組合,為文明的傳承與發展奠定了基石。黃帝,這位華夏民族的始祖,在涿鹿之戰中與蚩尤展開殊死搏鬥,風后發明的指南車在漫天迷霧中指明方向,倉頡創造的文字讓知識得以記錄和傳承。黃帝憑藉著卓越的領導才能和非凡的勇氣,統一中原,將散落的部落凝聚成一個強大的民族共同體,奠定了華夏民族的雛形。
隨著記憶的洪流奔湧,時光的車輪駛入夏朝。大禹因治水有功,受舜禪讓,建立夏朝,世襲製取代禪讓制,開啟了家族統治的新紀元。在這四百餘年裡,農業生產技術不斷革新,青銅冶煉技術從萌芽走向成熟,天文曆法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夏朝建立起較為完備的政治制度,官職的設立、刑法的制定,讓國家的管理與統治有了初步的框架。然而,夏朝後期,統治者的腐朽讓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夏桀的殘暴統治更是將百姓推向了痛苦的深淵,最終,商湯在民怨沸騰中崛起,推翻夏朝,建立商朝。
商朝的歷史在張宇的腦海中徐徐展開,起初,商湯任用伊尹為相,推行仁政,商朝經濟迅速恢復,文化繁榮發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商紂王的出現讓商朝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商紂王帝辛,生性暴虐且極度自負,他沉迷於酒色,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大興土木,修建了奢華至極的鹿臺。那鹿臺高聳入雲,耗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百姓們在沉重的勞役下苦不堪言,生活艱難困苦,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已是常態。朝堂之上,紂王重用費仲、尤渾等奸臣,這些佞臣為了討好紂王,極盡諂媚之能事,他們搜刮民脂民膏,賣官鬻爵,使得朝堂之上烏煙瘴氣,政治腐敗不堪。
忠臣比干,這位商朝的肱骨之臣,心懷天下,一心為國。他眼見紂王的荒唐行徑,心急如焚,多次冒死進諫。比干言辭懇切,聲淚俱下,希望紂王能夠以國家社稷為重,遠離酒色,親賢遠佞。然而,紂王不僅不聽,反而被妲己的讒言所惑,認為比干是在故意忤逆他。最終,紂王殘忍地剖出比干的心臟,一代忠臣就此隕落,朝堂之上再無敢於直言的正義之聲。
良將聞仲,一生南征北戰,為商朝的邊疆穩定立下赫赫戰功。他為人剛正不阿,對商朝忠心耿耿。當商朝面臨內憂外患之際,聞仲四處平叛,試圖力挽狂瀾。但後方朝堂的腐敗卻讓他獨木難支,他所需要的糧草、兵力常常因為奸臣的阻撓而無法及時到位,使得他在戰場上處處受限,即便如此,他依然堅守著對商朝的忠誠,苦苦支撐。
看到這一幕幕慘狀,張宇心中一陣揪痛,彷彿有一隻無形的大手緊緊攥住他的心臟。商朝百姓的痛苦、忠臣良將的無奈與犧牲,都如重錘般敲擊著他的內心。他猛地睜開雙眼,眸中閃過堅定的光芒,那光芒穿透了洞府的重重迷霧,仿若能照亮這混沌的世間。他暗自決定:“我定要插手,改變這商朝的命運,拯救蒼生!”
張宇心意已決,他調動周身磅礴的靈力,施展神通,一時間,洞府內光芒大盛,空間扭曲,他的身影在光芒中漸漸虛化,瞬間穿越時空,來到了商朝都城朝歌。
彼時的朝歌城,表面上繁華熱鬧,實則暗藏危機。城內街道上,達官貴人坐著華麗的馬車招搖過市,街邊的酒肆茶樓裡傳出陣陣歡聲笑語,而角落裡,卻有衣衫襤褸的百姓蜷縮著,眼神中滿是飢餓與絕望。鹿臺之上,紂王正與妲己尋歡作樂,絲竹之聲不絕於耳,紂王懷中抱著妲己,肆意大笑,身旁擺滿了珍饈美饌,地上則是被丟棄的酒肉。妲己身姿妖嬈,眼神中卻透著狡黠與陰冷,她輕啟朱唇,在紂王耳邊低語,引得紂王又是一陣狂笑。
張宇化作一位普通老者,身著粗布麻衣,手持拂塵,緩緩走進了朝歌城。他的步伐看似緩慢,卻每一步都帶著一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