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漠南孤影 深情無歸(第2/2 頁)
蕭長瑜隨即傳令,將漠南的防禦部署再度調整,並派出信使,向康熙帝請示增援事宜。同時,他決定親自前往科爾沁部,探查巴圖爾臺吉的真實意圖。
次日清晨,蕭長瑜啟程前往科爾沁部。他身披鐵甲,縱馬疾馳,眼神堅毅而冷峻。
漠南的風愈發刺骨,但他的心卻更為冰冷。他深知,眼下所面臨的每一步,都關乎大清的安危。而他,甘願成為那柄利劍,斬斷一切威脅。
“無論敵在何處,亦無論情為何物,我都只能一往無前。”蕭長瑜低聲說道。
又一日,營帳外,風沙捲起,夜色如墨,孤星點點,映得草原更顯蒼茫遼闊。
蕭長瑜立於帳中,燈火微晃,映得他那一襲青袍泛著沉靜的光。他的手中捏著那封從京城傳來的密信,字跡清晰,卻如針刺,句句逼入他的心底。
“李默寧此番受傷,竟仍護著顧明書?”他輕聲低喃,語氣裡有幾分難掩的冷諷,但更多的是無法言說的酸澀與惆悵。
營帳門簾一掀,魏啟走了進來,低聲喚道:“將軍,外頭風寒,您該歇息了。”
蕭長瑜抬眼望向魏啟,沉默片刻後道:“你說,世間之情,是否真有一種是永不計較得失的?”
魏啟一怔,顯然未料到他會問出這般話,稍作遲疑後,才道:“將軍,情之一字,原本便難以測度。但屬下以為,世人皆有執念,若無所得,豈能無怨?”
蕭長瑜苦笑一聲,抬頭望向帳頂,目光如困獸般沉寂:“可李默寧,似乎打破了這世間的常理。你看,他捱了那一刀,不但不怨,還護著顧明書。”
“屬下愚鈍,實在想不通。”魏啟低頭回應。
“他不怨,因為他心甘情願。”蕭長瑜低語,聲音裡透著自嘲,“只是我,竟也甘願。”
魏啟欲言又止,終是沒有開口。他見慣了蕭長瑜冷靜果斷的模樣,卻從未見他這般苦澀無助。
蕭長瑜忽然轉身,將手中的密信置於燭火上,靜靜看著火焰吞噬紙張,直至化為灰燼。他的神色平靜,語氣卻掩不住幾分哀傷:“魏啟,你可曾聽過《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
魏啟一愣,點頭道:“宋人辛棄疾所作,末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正是寫盡相思之苦。”
蕭長瑜微微頷首,緩緩吟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魏啟聽罷,不由沉默。片刻後,他輕聲問道:“將軍,此詞寄情於何人?”
蕭長瑜苦笑搖頭:“寄情?我有何情可寄?那‘燈火闌珊處’,不過是我一場虛妄罷了。”
他走到案前,提筆寫下幾行字,放在魏啟手中:“此事不可對任何人提起。至於程家、楊家,與漠南蒙古諸部的聯絡,你須全權負責,不得有誤。”
魏啟接過命令,躬身應諾:“屬下明白,必不負將軍所託。”
蕭長瑜揮了揮手,示意魏啟退下。
魏啟離開後,蕭長瑜獨坐帳中,眉間凝聚著濃濃的疲憊。他望向燭光,彷彿看到了另一個身影——顧明書。他的嘴角浮現一抹淺笑,那笑裡卻盡是無奈與自嘲。
“顧明書,你看,他為你捱了刀,而我……”蕭長瑜喃喃低語,忽然頓住。他長嘆一聲,不願再想。
他起身走出營帳,夜風呼嘯,寒意刺骨。草原遼闊,星河漫天,卻無一處可安放他的心。
就在此時,身後傳來一聲喚:“將軍。”
蕭長瑜回頭,見是李庭匆匆而來,神色間有幾分凝重:“將軍,準噶爾部有異動,咱們須儘快部署。”
蕭長瑜點頭,神情恢復如常:“傳令下去,立刻召集諸部首領,我要與他們詳議此事。”
言畢,他轉身大步走回營帳,眼中的柔情早已被冷峻取代。
這一夜,蕭長瑜未再提及顧明書,也未再提及李默寧。他全身心投入北疆的防務,心底的情感卻被深深壓下。
窗外,孤星漸隱,黎明將至。蕭長瑜望著東方初露的曙光,心中默唸:“顧明書,你終究不屬於我。可我願為你,守住這片江山,也守住……我的初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