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兵戎暗渡 國祚安危(第2/2 頁)
長瑜卻已然無懼。他立於高坡之上,望向北方喃喃道:“只要大清江山穩固,百姓安居樂業,我怎樣都可以。”
蕭長瑜立於高坡,目光如炬,彷彿穿透了那片北方的荒原。他沉吟片刻,轉頭對魏啟說道:“通知暗線,繼續盯緊程楊兩家的餘黨。這些人雖主事者已伏法,但殘餘勢力定不會輕易散去。我要知道他們的一舉一動。”
魏啟拱手應道:“屬下明白,將立刻派人跟進。”
這時,另一名探子匆匆趕來,單膝跪地道:“將軍,準噶爾汗王國的特使似乎已經聽聞此事,正朝科爾沁部方向趕來,似乎要與巴圖爾臺吉商討對策。”
蕭長瑜眼中寒光一閃:“果然耐不住了。傳令邊疆駐軍,加強巡邏,密切注意準噶爾的動向。一旦有任何異動,立刻傳報。”
探子領命而去,魏啟站在一旁,低聲問道:“將軍,既然敵人已顯露端倪,我們是否要進一步壓迫,以徹底剷除他們?”
蕭長瑜緩緩搖頭:“不急,準噶爾此時雖心懷不軌,但還未準備完全。我們若貿然進攻,只會打草驚蛇,讓他們更早做好防備。此事需慢慢謀劃,等他們的弱點完全暴露,再一舉擊潰。”
魏啟點了點頭,但眼中依舊帶著些許擔憂:“那將軍接下來打算如何行動?”
蕭長瑜望向遠方,緩緩說道:“我要親自回到伊犁,與當地軍隊會合,再次清點邊境防線。準噶爾雖是一大隱患,但漠南草原上的蒙古部族也不可忽視,特別是巴圖爾臺吉。他既敢與準噶爾勾結,說明他對大清已有異心,必要時,我們得先解決此人。”
數日後,蕭長瑜率領人馬抵達伊犁,與駐軍將領會合。他在軍帳中召集眾將,詳細部署邊境防務。
一名年長的將領李振德提出疑問:“將軍,巴圖爾臺吉雖然與準噶爾勾結,但他畢竟是草原上重要的部族首領之一,若直接對他下手,會否引發其他蒙古部族的反感?”
蕭長瑜沉聲道:“李將軍所言有理,但此事必須看時機。若巴圖爾臺吉繼續與準噶爾狼狽為奸,我們必要時可以藉此削弱他在草原上的威望,讓其他部族首領自行孤立他。”
另一名年輕的副將周廷躍問道:“那將軍的意思是暫時觀望,不動聲色?”
蕭長瑜點頭:“沒錯。我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加強對其他部族的拉攏,讓他們明白,大清才是他們真正的依靠。只要穩住其他部族,巴圖爾臺吉即便想挑起事端,也不會有多少支持者。”
就在蕭長瑜與眾將密謀時,一封密信從盛京送至軍中。密信中提到,程楊兩家的餘黨已秘密聯絡江南的幾股反叛勢力,企圖在南方策動叛亂,分散朝廷的注意力。
蕭長瑜看完信後,臉色凝重。他將密信遞給魏啟,沉聲道:“看來程楊兩家的野心不僅僅在邊疆,他們甚至想利用內亂來逼迫朝廷放鬆對邊境的管控。”
魏啟看後也不禁皺眉:“將軍,那我們該如何應對?若南方叛亂與準噶爾的威脅同時爆發,只怕局勢會變得極為兇險。”
蕭長瑜沉思片刻,最終下令道:“立刻派人返回京城,通知皇上加強江南的防務,同時調動南方的兵力,防止叛亂擴散。至於邊疆,這裡本將親自坐鎮,不會讓敵人有任何可趁之機。”
魏啟遲疑了一下,試探道:“將軍,您是否需要返回京城,與皇上當面商議?”
蕭長瑜搖頭:“如今邊疆局勢複雜,本將一旦離開,恐怕敵人會趁機作亂。告訴皇上,本將會盡全力守住邊境,讓他放心應對江南的局勢。”
夜幕降臨,蕭長瑜獨自站在邊城的城牆上,凝望著遠方的漆黑草原。風吹起他的披風,像一面迎風招展的戰旗。他低聲喃喃道:“不管是準噶爾還是程楊餘黨,只要有我蕭長瑜在,便休想動搖大清半分。”
“明書,你可還好?許久未見了,甚是想念,可是我也身不由己,請不要誤會我,也不要怪我。等我處理完邊疆一事,我會義無反顧的奔向你。我的明書,你可知,我們的相遇註定了我今生的宿命,就是圍繞你的。”蕭長瑜看著滿天的繁星,心裡的情愫又開始蔓延開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