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世子殿下要做讀書人(第1/2 頁)
永安王府今日大開儀門,因為早年前負笈遊學的世子殿下回來了。
之前城中百姓隱約聽聞這個南陽國獨一份的世子殿下負笈遊學,都很是摸不著頭腦。
要知道咱們永安王可是一代名將啊。在當今國主,也就是永安王親哥哥繼位之初,更是在戰場之上救下了咱們陛下一命的。
兩兄弟的感情那可是堅不可摧的,以至於早些年流傳至今的那個傳言,雖然不能訴諸於口,但百姓幾乎都信以為真啊!
誰人不知當今陛下登基多年至今依舊子息緣薄,皇后以及幾位盡得寵愛的妃子大多生的都是公主,直至一年前,第一位皇子才呱呱墜地。
所以坊間都傳言,王位大多會傳給永安王。
既然如此,那身為永安王世子的他,豈不是很有可能有登頂南陽的一天?
但如今四國並立,尤其是西越與北胡一直虎視眈眈,南陽從來都不需要一個只知道讀書的君王啊!
話說世子殿下裴嗣的名字還是當年陛下親自取的,這個“子嗣”的“嗣”字尤為意味深長啊!
在眾人的遠遠圍觀之下,裴嗣身著一件再普通不過的文士衣衫回到了永安王府。
那位頂著王朝獨一份王爵的永安王並沒有親自出門為嫡長子接風洗塵,據說,是為了他棄武從文一事,還在跟世子殿下慪氣。
接風宴上,永安王裴穆一直板著那張有著幾條淺顯傷疤的臉,顯然沒什麼好臉色。
圍在飯桌上的眾人也都眼觀鼻鼻觀心地沉默著不語一詞,氣氛難免有些壓抑。
見父王這副臉色,幾個兒女哪裡還敢說話,這位可是征戰沙場大半輩子的武將親王啊,哪怕幾個國家之間已經承平數年,久久未有戰事,永安王也難得可以待在王府中開始過著“退休養老”的舒坦日子,但誰不知道他的性子,向來跟生平經歷一樣的可怕。
這倒也不是說這位親王性子暴虐無道,只是他征戰四方多年,在軍中治軍極為嚴苛,這個習慣讓他不經意間帶到了家中,對待幾個兒女向來如同治軍一般無二。
一頓家宴在沉默中開始,也在沉默中結束了。
裴嗣把母妃送回房間之後,便回到了那座已然闊別數年的院子的院門,上方還是那熟悉而又略顯陌生的“扶風院”三個字,他跨入門檻前輕輕嘆息了一聲。
四年前,他獨自一人離開重川城王府,負笈遊學,連一個書童都沒帶在身邊,至於他去到過哪些地方,看到過什麼風景,領略過什麼江湖險惡,估計除卻永安王以及王妃之外,無人知曉吧。
一路上,聽著寥寥無幾的幾聲“世子殿下”的問安聲,他無一例外都笑著點頭。
這個院子的下人最是知道世子殿下真正的脾性,簡單地說就是脾氣極好的老好人一個!
經過幾條長廊,繞了幾個彎之後,他終於開啟了自己的房門,房間打理得很是乾淨,一塵不染,他笑意溫柔,知道母妃肯定每日都讓人打掃一遍了。
當他關了房門,轉身之後看到了那一座屏風後面有一個人走了出來,他不由得深呼了一口氣。
“四年了,走過了四國的國土,算是難為你了,這些年來,父王報喜不報憂,生怕你母妃知曉你這一路的艱辛困苦,到時候免不了跟我嘮叨大半天,怨我當初為何允許你出外周遊列國!”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世子殿下的父親永安王,到此時此刻站在房中的他,彷彿給人一種與往常截然不同的氣息,更為溫和,也更為和藹了。
裴嗣慢步走上前,扶著父王的手臂坐下,隨即柔聲笑道:“孩兒不苦,這次收穫頗豐,算是苦盡甘來了,再說了,既然我揚言要做個讀書人,就要做得更徹底些啊!”
聽聞此言,裴穆便一臉愧疚。
這位征戰沙場多年的永安王,在親哥哥登基為王之後便遭到了無數江湖亡命之徒的記恨。
自古以來,哪個國家的承平最先不是透過一番血淚換來的?
這位名將的劍上流過多少鮮血?
有多少人因為他的強悍而家破人亡?
數得清嗎?
早已經數不清了啊!
所以當十六年前這位親王嫡長子誕生後,他遭遇的刺殺也是數不清了。
早年世子殿下為了自保也曾習武,但是最終不知為何卻毅然決然選擇棄武從文了,其中緣由,當然無外人可知。
但正因為裴穆知曉這個兒子當年的心思,才讓他更為內疚,覺得是自己這個父親讓兒子過得不痛快了,做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