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準備成立教育部(第1/2 頁)
朱慈烺得知了李定國在四川盆地雷厲風行的動作。
心裡很滿意。
李定國如此積極主動且高效地整頓地方,不僅彰顯了他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有了四川盆地這個廣袤的大糧倉,朝廷糧食緊缺的問題又能得到進一步的緩解。
這無疑為朝廷的穩定與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如今大明朝廷加上近衛兵團,總共擁有整整17個兵團。
朱慈烺暗自思忖,看來若不出什麼意外,到了天武2年,一舉滅掉偽明朝廷並非難事。
與此同時,馬祥麟和周遇吉正率領著兵馬,從遼東日夜兼程地趕回來。
袁宗第則繼續坐鎮遼東,順便將高麗半島也納入了他的管轄範圍。
進一步鞏固了朝廷在東北地區的勢力。
而孫維藩與尚可喜仍在扶桑搞開發,第2艦隊的孫少林也正踏上歸程。
朱慈烺在御書房中,默默在心中盤算著各方局勢。
朝廷大軍的兵力從數量上看已然足夠。
但要對付敵人那令人頭疼的龜殼戰術,就必須得依靠大量的沒良心炮,以及與之配套的炸藥包。
目前,這些關鍵武器和物資都正在緊鑼密鼓地生產當中。
所以,出兵之事還得往後推一推。
沒良心炮這東西,雖說原理相當簡單,卻極具威力。
朱慈烺心裡明白,自己一旦動手,就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江南地區。
否則一旦讓敵人也仿製出了沒良心炮,屆時雙方陷入武器競賽,不知又要死傷多少人。
況且朱慈烺與那些敵人鬥來鬥去,早已心生厭煩。
他希望能一次性將江南地區的敵人全部消滅。
省得日後麻煩不斷……
……
想到麻煩事。
朱慈烺又不可避免地想起了禮部尚書的人選問題。
此前,範景文他們倒是推薦了幾個人選上來,然而朱慈烺對這些人選皆不太滿意。
究其根本,還是因為教育問題實在太過重要,關乎國家的未來與發展。
朱慈烺實在不敢輕易將如此重任託付給其他人。
朱慈烺坐在御書房陷入了沉思。
突然間,他腦海中靈光一閃,想起了後世的教育部門。
他猛地一拍大腿,興奮地自言自語道:“對呀!直接成立一個教育部,把教育相關的事務從禮部剝離出來,這樣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朱慈烺越想越覺得可行。
他又聯想到後世的各種職能部門,心想幹脆一次性多成立幾個部門好了。
除了教育部,還可以成立交通部,負責統籌全國的交通建設與規劃。
成立衛生部,專注於百姓的醫療衛生事業。
這個年頭的瘟疫可不少,整體來說缺醫少藥,衛生部也非常的重要。
還成立治安部,維護社會的治安與穩定,形成兵部之外的另一個暴力組織。
另外成立工業部,大力推動國家的工業發展。
朱慈烺當即伏案,先做了一個大概的方案,初步構建起了各個部門的基本框架。
隨後,他便召集文武大臣,準備商議此事。
待眾人齊聚朝堂,朱慈烺神情莊重地開口道:“千秋大計,教育為本。當下的教育改革僅僅只是個開端,且規模尚小。朕心懷壯志,將來還要不斷擴大教育規模,讓更多的百姓能夠讀書識字,提升我大明子民的整體素養。
所以,光是教育這一塊,將來便會衍生出無數的事務。朕經過深思熟慮,準備把教育事務從禮部獨立出來,另外成立一個教育部,各位愛卿以為如何?”
六部制度自隋朝創立,以六部九卿製取代原本的三公九卿制,至今已延續了千餘年。
朝堂上下,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將,對這種體制早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認知。
如今朱慈烺突然提出要新成立一個部門,就意味著會被分權。
這突如其來的提議,瞬間讓文武大臣們有些不知所措,面面相覷。
內閣首輔範景文率先出列,恭敬地說道:“啟稟陛下,六部制度傳承千年,歷經無數朝代的更迭與考驗,已然成為我朝穩定興盛的根基。
如今要增加一個教育部,如此重大的改變,老臣著實難以判斷其好壞。制度乃是國之根本,牽一髮而動全身,還望陛下三思而後行啊!”
吏部尚書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