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成立醫學院和大醫館(第1/2 頁)
為了發展經濟,提高百信的生活水平,出臺了很多新政策。
比如“用工減稅制”,無論你是開店,辦工坊,還是經商,每招募一個夥計,就減免相應的稅負,用的夥計越多,減免的稅負也就越多。這就刺激了很多老闆不斷投資,興辦實業,也就使得大量的百姓有事可做,有錢可掙,老百姓掙到了錢,自然也就敢花了,又促進了商業、工業的發展,這就形成了良性迴圈。
當時的老百姓平均壽命很短,除了頻繁的戰爭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病無所醫。首先,會治病的郎中很少,都是學徒制,一個有經驗的郎中一生最多隻傳授兩三個徒弟,所以“醫生”極其稀缺,女醫生根本沒有。老百姓生了病,要找個郎中醫治非常困難,徒步走上十幾裡或幾十裡,好不容易趕到到郎中家,發現郎中不在家,出診去了,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病情就被耽擱了。如果遇到急病,十有八九隻能等死。
一些女子患了婦科病,只能聽天由命。
還有一點就是郎中出診的費用和藥費,一般的百姓根本出不起。
以上種種因素導致百姓生了病真正得到醫治的其實很少。
而另一方面,皇家內宮卻養了很多醫術最高明的郎中,俗稱御醫。他們只能給那皇家人看病。那些朝中大臣的家裡也有很多專門的郎中。老百姓是享受不到的。
這段時間,傅青雲透過投奔過來的一些官員,聯絡了不少御醫,並派人把他們接到了宿州,成立了一所醫學院和兩個大醫館。
醫學院招收了上百名有志於學醫的學子,其中還有七八名女孩子。由御醫給他們上課講學。
而大醫館則類似於二十一世紀的醫學院附屬醫院。每天有御醫和招募的郎中給百姓坐診治病,也供醫學院的學子觀摩和實習。
那些御醫們開始有點牴觸,他們在深宮大院呆久了,覺得給這些平民百姓治病,有失身份。後經傅青雲苦口婆心的“洗腦”,才終於勉強接受。當然,給他們的俸銀和地位也是很高的。
這一舉措,讓宿州等地的百姓幸福感成倍增長。以往生了病大多數聽天由命,而現在,不僅能得到醫治,大病、重病還能得到御醫的診治,這是皇帝才有的待遇啊,以前做夢都不敢想。
原本他還想實行全民免費醫療的,但考慮到目前官府確實拿不出錢來,其它各方面條件也都不具備,所以只能暫時擱置了。
那邊,為了皇位,你爭我搶;為了地盤,戰火四起。
而傅青雲這邊幾個州卻百姓安居樂業,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這就使得,其它州縣的百姓、人才紛紛跑到宿州等地來。有些商人、大戶,舉家搬遷,同時也帶來了大量錢財。也對宿州等地的經濟起到了促進作用。這就有點像後世的經濟投資了。
最近,劉鐵柱他們發現,傅青雲有時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一關就是一整天,也不知道在搗鼓啥。有時院子裡還會傳出叮叮噹噹的響聲。他還讓親衛守在門口,誰也不讓進,神神秘秘的。大家很好奇,問他,也不說。而且,有時走路或在一起吃飯時還在發呆。
難道是想念遠在涼州的母親
、小妹和鄭婉玉他們了?魔怔了?
他想來想去,最後把小妹劉玲兒接了過來,讓她去安慰安慰傅青雲。在老家的時候,傅青雲最喜歡跟劉玲兒在一起了。
劉玲兒聽哥哥劉鐵柱一說,心裡也很不放心,於是便急匆匆地趕到了傅青雲的住處。
劉玲兒說是要照顧傅青雲的生活。傅青雲見了劉玲兒自然很是開心,欣然答應。
果然,自從劉玲兒來了之後,傅青雲變得正常多了,話也多起來了,臉上的笑容也多了不少,好像原來的那個傅青雲又回來了,劉鐵柱等人這才稍稍放心。
傅青雲來到宿州,已快一年,涼州那邊也在平穩發展,除了天蠶教有時會發動一些騷擾戰爭以外,基本沒有什麼戰事。
前些天,送來的文書中說,卞成的義軍自一年多前在涼州定城被韓德擊潰之後,帶著殘兵幾千人逃到了燕州和青州一帶。經過了這一年多的發展,又壯大到了幾萬人。擁有了幾十個郡縣。一個月前,派來使者,有意與大梁,也就是傅青雲他們結盟,共同奪取天下。顧若明、張宏等人遵照傅青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思想。經過朝議,答應了他的結盟請求。這些天來,卞成親自去過兩趟涼州,對傅青雲他們當初搭救梁暉師兄妹三人感激不已。同時,還參觀了涼州城的防禦部署以及炮臺等設施。
傅青雲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