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第1/6 頁)
詩曰:
妄想不復強滅,真如何必希求?
本原自性佛前修,迷悟豈居前後?
悟即剎那成正,迷而萬劫沉流。
若能一念合真修,滅盡恆沙罪垢。
不要妄圖去消滅那些無法消除的事物,真正的東西何必去追求呢?
人的本性原本就在自我覺悟之中,迷惑和覺悟並沒有先後之分。
一旦覺悟就能瞬間成為正果,而沉迷不悟則會永遠沉淪。如果能夠一瞬間領悟到真諦並進行修行,就可以消除無盡的罪孽和汙垢。
卻說那八戒、沙僧與妖怪爭鬥了三十個回合,依然沒有分出勝負。你知道為什麼嗎?若是要比手段,別說這兩個和尚,就算是二十個,也不是那妖精的對手。只是因為唐僧命中註定不會死去,所以暗中有護法神只保佑著他;在空中還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幫助八戒、沙僧。
暫且不說他們三個人的戰鬥情況。卻說那長老在洞裡悲傷地哭泣,思念起他的徒弟們,眼中流著淚說道:“悟能啊,不知道你在哪個村子裡遇到了善良的朋友,貪戀著齋飯;悟淨啊,你又不知道在哪裡尋找他,是否還能見到?誰知道我遇到了妖魔,在這裡受苦受難!什麼時候才能再次見到你們,擺脫這場大災難,早日趕到靈山!”
正當唐僧悲啼煩惱之際,忽然瞧見那洞裡緩緩走出一個婦人來。她手扶著定魂樁,柔聲問道:“那長老,你從何處而來?為何會被他縛在此處?”長老聞言,淚眼朦朧地偷瞧了一眼,只見那婦人約莫三十歲年紀,於是說道:“女菩薩,不必問了。我已是該死之人,誤入你家門來。要吃便吃了吧,又何必多問?”
那婦人趕忙說道:“我並非吃人的妖怪。我家在這西邊三百餘里處,那裡有座城,叫作寶象國。我乃是那國王的第三個公主,乳名喚作百花羞。只因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夜,我在賞月之時,被這妖魔一陣狂風攝來此處,與他做了十三年夫妻。在此期間,我生下兒女,卻始終杳無音信,無法回朝探望父母。我思念我的父母,卻不能相見。你又是從何而來,怎會被他擒住?”
唐僧答道:“貧僧乃是奉唐王之命,前往西天取經之人。不想一時閒步,誤撞此地。如今,他要將我和我的兩個徒弟一同蒸吃了。”那公主微笑著說道:“長老請寬心。既然你是取經之人,我自當救你。那寶象國乃是你前往西天的必經之路。你可否為我捎一封書信,拜上我的父母,我便讓他饒了你。”三藏點頭應道:“女菩薩,若能救得貧僧性命,貧僧願為你捎書寄信。”
那公主急忙轉到後面,即刻修了一封家書,封好並妥善放置;來到樁前,為唐僧鬆綁,將書信交給他。唐僧得以解脫,雙手捧著書信說道:“女菩薩,多謝你的救命之恩。貧僧這一去,路過貴處,一定會將書信送到國王那裡。只是擔心時間久了,你的父母不肯相認,該如何是好?請不要責怪貧僧說了謊。”
公主說道:“無妨,我父王沒有兒子,只生了我們三個姐妹,若是見到這封書信,必定會有相見之意。”三藏緊緊地將家書揣在袖中,向公主道謝後,就準備往外走。卻被公主拉住說道:“前門你出不去!那些大大小小的妖精,都在門外搖旗吶喊,擂鼓敲鑼,協助大王,與你的徒弟們廝殺呢。你從後門走吧。倘若大王抓住了你,還會審問一番,只怕那些小妖精抓住你後,不分青紅皂白,就會傷害你的性命。等我去他面前,為你說幾句好話。若是大王放了你,等你的徒弟們討個主意,再尋到你一同離開。”三藏聽了,連忙磕頭,謹遵公主的吩咐,辭別公主後,躲到後門之外,不敢擅自行動,將身體藏在荊棘叢中。
卻說那公主娘娘,心中生出一條巧計,急忙往前走去。她出門外,將大小群妖分開,只聽得叮叮噹噹,兵刃亂響之聲不絕於耳。原來是八戒和沙僧與那妖怪在半空裡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廝殺。
公主厲聲高叫道:“黃袍郎!”那妖王聽到公主的叫喚,立刻丟下八戒和沙僧,按下雲頭,手揪著鋼刀,攙扶著公主問道:“渾家,你有什麼話要說?”公主道:“郎君啊,我剛才睡在羅幃之內,夢魂中忽然看見一個金甲神人。”妖魔問道:“那個金甲神?他來我這裡幹什麼?”公主道:“那是我幼時在宮裡,暗自對著神明許下的一樁心願:若能招得一位賢良的駙馬,就一同上名山,拜仙府,齋僧佈施。自從與你成親後,夫妻們歡會,到如今都不曾提起過這件事。那金甲神人前來討要誓願,將我喝醒,才發現原來是南柯一夢。因此,我急忙梳妝打扮,趕來向郎君訴說,沒想到